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34.子罕22_想要成功不是只靠努力第239課

234.子罕篇 第二十二章 【經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白話解釋】 稻禾的成長分三個階段:苗生、吐華、成穀。孔子說:種穀,有的生了禾苗,而不能吐穗開花。有的雖然吐穗開花,而不結果實。 【章旨】 求學不能「苗而不秀」,也不能「秀而不實」,一定要求滿意的成果。孔子以務農植圃而喻,只要有心栽種,莊稼必然由生長、開花到結果,由此來勉人精進不懈。 本章重點 一、禾苗成長後而不能吐穗開花 人生努力開花結果是非常重要的,經過一番努力,沒開花也沒結果,或者開花而沒結果,都很可惜。苗播種後要經過施肥灌溉,翻土等等,有了這些栽培,慢慢地長出苗芽,不可以揠苗助長,有句話說:「慢慢修時快快到,低處修時高處到」,成長的過程中,前面是摸索期,後面會愈來愈快。 以種稻為例,會先有開花的過程,先吐穗,就是開花,開花之後結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結果沒開花,可能是發生水災、旱災或是遇到蟲害等等,導致不開花。 二、吐穗開花而不結果實 「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吐穗開花了,結果不成為稻穀也有可能,這裡面有的人是無心的,比如他根本無心學習,做事粗糙不用心,這過程不會開花,也不會有結果的徵兆,更談不上結果,可是本章更講的是很努力辦事業,但是苗而不秀,可能因為環境惡劣,就像一些落後國家,有些孩子很上進,有心想學,可是環境不好,沒有好的師資與教學設備,資源不足,雖然很努力,看起來也有在成長,可是沒有成功的徵兆。 開花可是沒有結果,有時候是時運不濟,條件不足,例如了凡先生很努力讀書,他有秀才的命,就是苗而秀,可是他想要得到功名,想要中舉人和進士,卻是秀而不實,按照他原本的命理沒有結果。 後來他見到雲谷大師,能夠力行斷惡修善,斷惡當中他更講究的是行善、改過,行善要存著公心、真心、誠心、為人著想的心,不計名聞利養的造作善業,果然他就有舉人的功名,有進士的功名,這就是秀而能實。 三、人生成功的條件 人生要講究很多成功的條件,比如好的老師、朋友,還要有種種的歷練,像孔子就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還要有一些舞台的考驗,最後壽命還要夠長,讓他在事業上或是德學上有結果。 成功的條件很多,包括機運,像了凡先生遇到雲谷大師就是一個機運,從而改變想法,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在人生的旅途上重新出發。有目標的人,還要挾帶很多達到目標的條件,才能在目標當中有慢慢成長的形象,叫做苗,有成功的徵兆,叫做秀,最後能夠成功,叫做實。求學或是辦事業等,本章都可以做為參考。 《論語講要》原文 種穀,有的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這幾句話不知孔子指何人說的,不必考證。 求學,不能「苗而不秀」,也不能「秀而不實」,一定要求滿意的成果。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