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23. 簡明但不簡陋第128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冉雍問當今政治人物,應該具備的胸懷

      本章冉雍舉子桑伯子來論,並提出看法。《論語》上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對人要多面向的觀察,了解對方的特色,學習其優點,避免其缺失。

 

二、子桑伯子其人其事

      鄭康成說子桑伯子是秦國大夫,也有說他是魯國人。子桑伯子姓桑字伯,第一個子是學生對老師的尊稱,最後一個子指先生。

      子桑伯子是一個有品德的人,討厭繁文縟節,孔子去見他時,子桑伯子的弟子們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孔子質地很美,可是太過文謅謅,孔子的弟子也對老師要去見子桑伯子不以為然,孔子便說,此人質地很好可是沒有文采,我要增加他的文,增加其知識背景。

      據說子桑伯子見孔子時沒穿上衣,可見孔子的胸懷包容,不拘泥於禮節,就像孔子見原壤時,原壤坐在地上,兩腿伸開如同畚箕,孔子也不怪他,因為孔子了解這些人的內心世界,他們都是賢能的人,原壤媽媽過世時,他跳在棺材上面唱歌,摸孔子的手說:「唉呦!孔子的手像女人的手,好漂亮!」弟子們很生氣要跟原壤絕交,孔子說不然,「親者不失為其親,故者不失為故」,原壤其實心裡面有母親,我心目中也把他當老朋友。

 

三、孔子與仲弓對子桑伯子的評價

      本章孔子對他的評價是「可也,簡」,表示子桑伯子辦政治雖然不是很好,但還可以,這是春秋筆,「簡」說明他為政不繁,推行政策百姓容易遵從。至於如何簡,孔子未說明,仲弓便說簡的方式是自居於敬,推展政策時要敬,包括充實自己、看重自己,凡事考慮周全,講究時機、知人善任、驗收成效,經過複雜的思考、嚴密的推理,當相關的配套措施都已具全,推展時可以簡要有次序的推展,令百姓遵從,好似電腦運算,背後道理複雜,而人人可用。居敬就是全神貫注,才能夠發揮簡的功德,來面對百姓。反過來說,如果計畫鬆散,處事不周圓,評估草率,乃至於自己的能力粗疏,不懂用人與考核,也不看時機,推展出來的政策自然草率馬虎,不能一次到位,弊端重重,狀況屢出,無法以簡馭繁。「無乃太簡乎」,這就是起步太簡了,造成施政挫敗,引起民怨。孔子說:冉雍你說得太好了。居敬行簡的簡才正確,居簡而行簡則不行。

 

 

雍也篇第二白話解釋

【經文】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字詞解釋】

大:讀ㄊㄞˋ,太。

 

【白話解釋】

      子桑伯子,一說子桑是秦大夫,一說孔子所見的伯子,還有一說是莊子所稱的子桑戶,均難以考定。

      本章仲弓(冉雍字仲弓)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可以使他從政嗎?孔子答說:他可以辦政治,因為他辦事能夠簡明,政事如果簡明,人民就容易跟從。但如何辦事簡明,孔子未詳說。仲弓於是闡明「簡」字的要義,即為政者自居於敬慎,事事不苟且,不敢怠慢,一旦實行,則簡而不繁,用這樣來治理人民是可以的。若為政者自己居心簡約,處處深怕多事,不肯竭盡全力,而行事也只貪圖簡約,事事敷衍塞責,不切實際,這樣未免太過於簡,政治就會荒廢。孔子覺得冉雍的言論很對,故說:冉雍啊!你說的沒錯。

 

【章旨】

      此章明行簡之法。

 

 

《論語講要》原文

      邢疏以此與前合為一章,皇疏各自為章。

      子桑伯子,釋文引鄭注子桑秦大夫。皇疏虞喜引說苑,謂即孔子所見之伯子。翟氏考異謂即莊子所稱之子桑戶。均難考定。

      仲弓,冉雍字。他問孔子,子桑伯子何如。孔子答曰:「可也,簡。」孔安國注:「以其能簡,故曰可也。」可也,是說他可以辦政治。為何「可也」,因他能簡。政事簡明,而民易從,故可為政。但如何簡,孔子未詳說。仲弓乃就簡字辨其要義。為政者,「居敬」,自居於敬,事事不苟,敬事而信。「而行簡」,一旦施行,則簡而不煩。「以臨其民,不亦可乎。」以此治民可也。若為政者,「居簡」,自居亦簡,不能敬重其事。「而行簡」,行事亦簡。「無乃太簡乎。」則未免太過於簡。過猶不及,政治荒廢矣。孔子以冉雍之言為是,故說:「雍之言然。」

      鹿善繼四書說約:「治民全在不擾,而省事本於勞心。居敬者,眾寡小大無敢慢,此心日行天下幾遍,洞察情形,而挈其綱領,所行處精神在焉,即所不行處,精神亦無不在。如此行簡,民安可知。居簡之簡,一切放下,全無關攝。廢事生弊,可勝言哉。」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