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93.民風仁厚的方法第198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一國風氣的重要性

上位者的能力固然可以創造老百姓生活的各類享受,但是引導風氣才是為政的本質,舉例而言,齊國奉行管仲的政策,變成富裕的大國,可是風氣卻很差,作姦犯科者比比皆是,哪能稱得上是善政呢。

 

二、本章的君子指上位者

君子有時候指有德、有學之人,有時候指上位者。一般在上位的人稱為大人,大人就是君子,《論語》上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風從東邊來,草往西邊倒,君子是風氣的經營者,上位者若是權力鬥爭、說假話,即便他對百姓三令五申、嚴刑峻法也沒用,下面的老百姓必定有樣學樣,也賣假貨、做偽造、打官司、顛倒是非。一國風氣的好壞,要從國君、政務官檢討起。

 

 

三、風氣的經營

 

「君子篤於親」,就是用孝、悌、慈來厚待親人。比如盡孝道,就是厚待我的父母親;盡悌道,就是厚待我的兄長,或是親族的長輩;慈,是我慈愛我的後輩們。

 

「篤於親」是風氣的經營,當上位者把國家當成大家庭來經營,底下的百姓自然會護持,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親一樣,移孝作忠,國人也會把悌道轉成敬老尊賢的風氣。為政者能夠把國家、天下當成家人的後代來慈愛,願意施予恩惠,百姓就會願意接受驅使與命令。

當為政者的心態是利益國家、天下的,把國或者天下當成家來經營,把家風推展出去,利益百姓的時候,「則民興於仁」,就會培養百姓利他的風氣。

 

「故舊不遺」,不要遺棄、遺忘故交舊友,故舊有兩種,一是你還沒飛黃騰達時就認識的好友,二是就算你飛黃騰達、職位顯赫,一樣可以結交到好朋友,故舊指這些朋友是耐交、善良的,要感念這樣的交情,只要此人沒有變質、變節,就不要遺棄、遺忘他們,縱使道不同不相為謀,還是可以很高興的見面,國家有這種風氣,「則民不偷」,老百姓就不會偷,不會薄情寡恩。

 

 

泰伯篇第三白話解釋

【經文】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字詞解釋】

偷:澆薄。

 

 

【白話解釋】

 

人君若能以盡孝道的心態,厚待他的父母兄弟,就是落實仁的根本。如此,人民就會興起仁厚之心,互相關心愛護。人君不遺棄自己的老朋友,待人厚道,則國民風俗就不會澆薄,人情味濃厚。

 

 

 

《論語講要》原文

古注以此四句與前四句合為一章,宋吳棫論語續解,以此為曾子之言,應當獨立為一章。後世不少注者,如陳天祥四書辨疑認為君子篤於親四句,無論文勢事理,皆與前四句不相類,吳氏分得很愜當,但斷定是曾子之言,則不可從。

君子,居在上位的人。篤是厚。親是親屬,主要是指父母兄弟。故舊是老朋友。偷是薄。

在位的君子以身作則,便能感化國民,所以君子厚待他的父母兄弟,則國民就會興起為仁。君子不遺棄他的老朋友,則國民風俗就不會澆薄。孝弟是仁的根本,所以君子篤於親,民眾就會行仁。

禮記檀弓記載,孔子的故人原壤喪母,孔子助他沐椁,原壤因此高興唱歌。喪母唱歌,是嚴重的背禮行為。孔子的弟子勸孔子和他絕交。孔子說:「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也。」原壤的思想雖與孔子不同,但原壤此舉並非大逆不道,仍不失其為親,既然如此,孔子亦不失其為故,仍與原壤全交。學者必須學聖人那樣不遺故舊,才能轉移社會風氣。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