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61.禮節與同情心的自然展現第166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對待喪事之禮

      禮節是吉凶禍福之所在,禮節表現得當,會贏得他人的尊重與友誼,禮節表現不佳,容易自取其辱或遭怨。本章孔子可能是在幫助別人辦喪事,照例喪家會請吃飯,「子食於有喪者之側」的「側」是鄰近的意思,意即參與他們家的喪事。既然是辦事人員,為了辦事必須要吃飯,否則太餓、兩眼昏花做不了事,但助哀要有同情心,將心比心,故不會在食物上求飽,不會在意吃得好不好,這是同情喪家,哀戚之情流露。

 

二、「側」還有什麼意思?

      「側」還包括聽聞鄰居家有喪事,或者看到鄰居家辦喪事,惻隱之心流露,故不會想要吃飽,這種禮節不是刻意做作,而是自然而然的。就好像聽到自己的至親好友發生事情,心情會受影響,連帶的食慾不佳,這是同情心的流露。喪家有時候尊重辦事人員,會提供美食,就算美食當前,辦事人員也不能大快朵頤。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其實人不一定有惻隱之心,可是它是仁之發端,仁心從不殘忍、不刻薄、將心比心開始,果然有同理心,他人會願意與我們深交,而能進一步在事業上、知見上取得共識,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述而篇第九白話解釋

【經文】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白話解釋】

      孔子為喪家辦事,或是鄰居家有喪事,孔子在自家吃飯都不會吃飽,表示同情喪家所流露的哀戚之情。

 

【章旨】

      言孔子助葬時的同情心,合禮又近人情。

 

 

《論語講要》原文

      何晏集解:「喪者哀戚,飽食於其側,是無惻隱之心也。」

      皇疏:「孔子助葬時也。為應執事,故必食也。必有哀色,故不飽也。」

      孔子助喪家執事,或鄰家有喪事,皆食之不飽,此孔子同情喪家之哀戚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