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57.鄉黨篇第十一章:孔子事君的禮節第262課

257.鄉黨篇 第十一章

【經文】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字詞解釋】

薦:ㄐㄧㄢˋ,獻薦祖先。

俟:ㄙˋ,等待。

【白話解釋】

國君賜與熟的食物給孔子,孔子必定把上下席位擺正,自己坐於臣位,好像面對君位,先品嘗一些食物,表示恭敬的接受國君的恩賜。若國君賜與未煮熟的肉類給孔子,孔子必把肉煮熟,敬奉自己的祖先,表徵雖獲國君賞賜,榮耀歸於祖先,以示不忘本。若國君賜予活的動物,孔子必畜養之,養到祭祀時,始殺作祭品。若魯君邀孔子聚餐,雖是受邀,但就為臣的孔子而言,仍然稱為侍食。吃飯前必有祭食之禮,即把各種菜挑一點出來祭祀,當國君在祭食的時候,孔子必定先嘗食物,表示先為君主嘗食,試其烹調可否,這是侍奉君主吃飯的禮節。 古代臣子見君主,必須穿朝服,面對北方,君位則是坐北朝南。孔子生病,魯君親自來探視,孔子臥床不能起,因而頭面向東方,右側而臥,便是自己面北,而君面南。又因臥病不能穿朝服,於是把朝服蓋在身上,再以束朝服的大帶放到朝服的上面,如同穿了朝服束了帶子來迎接國君,顯示孔子雖在病中,尊君之禮仍不疏忽。若國君有命令來召見孔子,請孔子上朝或商議事情等,孔子不等待車輛準備好,就立即步行,家裡的人就趕快準備車輛,從後面追上去。

【章旨】

此章記孔子事君之禮。

本章重點

一、接受君上賜食、賜肉的禮節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國君賜熟食,孔子必定先把席子擺正,嘗食物少許,為什麼不把食物拿去祭拜呢?因為是從外面送來的,怕在路上沾到灰塵,所以不先供祖先。先嘗一些,表示很恭敬君上的賞賜,這種表達很重要,有助於彼此之間交情轉深。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禮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多往來,情份才會加深,默契才會加強。等使者退,孔子就把君上賜的食物,請嘉賓、朋友、家人們享用。 「君賜腥,必熟而薦之」,腥就是未熟,像生豬肉、生牛肉,此時要煮熟來薦,薦就是獻,之就是祖先,之有時候是虛詞,有時候是代名詞,此處是代名詞,指祖先。獲得君上的賞賜,榮耀歸於祖先,代表不忘本。 「君賜生,必畜之。」生就是生的牛、羊、豬,例如孔子二十歲,兒子出生,魯昭公就賜一條生的鯉魚。孔子便將孩子取名為鯉,字伯魚,來紀念國君的賞賜。畜之,就是要畜養這隻牛、羊、豬或魚。《禮記‧玉藻》說君上無故不能殺牛,大夫無故不能殺羊,士無故不能殺豬、狗,在祭祀時,或是重要的宴會場合才能殺。

二、陪侍國君吃飯的禮節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侍食於君,是陪侍,比如齊景公來魯國,魯昭公宴請齊景公,臣子就在旁邊,叫做侍食,像侍者一樣,陪侍國君吃飯,君上請客的時候,你來做陪,不是做客,這差很多。侍食於君,國君叫你吃,你才吃,可是這裡叫做先飯,古代都有祭食之禮,這裡是說國君在祭之前,孔子先飯,飯是動詞,先吃飯,先吃一點,有人說,是測試有沒有毒,其實不是,而是先品嘗看看烹調的情況如何,就像煮菜的時候,主廚可以先品嘗菜的味道。侍者的修學法很重要,要有禮節、眼力,孔子也是找學生來做侍者,像是顏淵、季路侍,可藉此了解他們的生活、求學狀況等。

三、君上探病、君上有命來召,臣子的禮節 「疾,君視之」,孔子臥床,國君前來探望,孔子是大夫。《禮記‧喪服大記》說,大夫病,國君要來探三次,表示重視。此時孔子不忘尊君之禮,叫做「東首」,頭頂朝東,右側而臥,這時候自然面向北方,國君是北朝向南,就是坐北朝南,等於尊君之禮,「加朝服」,在棉被上蓋上朝服,好像穿上朝服一樣。古代見客,就算大熱天,都穿大褂,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熟客則可不必那麼拘泥。「拖紳」,紳就是上朝的腰帶,拖就是放在衣帶、衣服上,表示穿朝服來見君上,這是孔子生病,國君來探望的禮節。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國君有命召孔子前去,孔子不等待車駕就行,可見行是用跑的,車駕在後面追上孔子,因為家人一定知道國君來召,車駕一定是先找馬,把鞍放到馬上面,再把軛套在馬頸上,這都要時間,再駕車出去找孔子,僕人或家人會把車上的繩子放下來,孔子就抓住繩子,上車、站好,車子就往前開,荀子說,有時甚至連衣服都穿顛倒,服裝不整,或者是鞋子來不及穿好,這都是禮,代表對國君命令的重視。 本章是待國君的禮儀,人際交往的禮儀,孔子分寸拿捏得很好,本章可以引申到跟同輩、長輩的相處,抓住這些的原則,來表達對他們的重視,一定能結到很好的善緣。

《論語講要》原文

國君賜與熟的食物,孔子必定正其席位,先嘗食少許,表示敬受國君的惠賜。君賜腥,即是賜與未煮熟的肉類。孔子必予煮熟,獻薦祖先。獲君賞賜,榮歸於祖,表示不忘本。熟食雖是君賜,但因從外面送來,恐在路上染汙,所以不敢供祖。君賜生,即是賜與活的動物,孔子必畜養之。禮記玉藻說:「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所以「必畜之」。畜到祭祀時,始殺作祭品。足見對於動物不能非時宰殺。

侍食於君,是魯君邀孔子聚餐。雖是國君邀宴,但就為臣的孔子而言,仍然稱為侍食。君祭,古人食前都有祭食之禮,例如禮記曲禮說:「主人延客祭」,注解說:「古人不忘本,每食,必每品出少許,置於豆閒之地,以報先代始為飲食之人,謂之祭。」當魯君祭食時,孔子先飯,表示先為君主嘗食,試其烹調可否。這是侍食於君的禮節。

北方為尊,君位坐北朝南。臣見君,必須穿朝服,面對北方,君則南面。孔子疾病。魯君親臨探視。孔子臥床不能起,因而首向東方,右側而臥,便是自己面北,而君面南。又因臥病不能穿朝服,遂用朝服蓋在身上,再以束朝服的紳帶拖在上面,以示如穿朝服。

此記孔子雖在病中,尊君之禮仍不疏忽。 國君命令召見,孔子不待車駕,立即步行。鄭康成注:「急趨君命,行出,而車駕隨之。」

以上這一節,都是記孔子事君之禮。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