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56.鄉黨第十章:為何孔子問人不問馬第261課

256.鄉黨篇 第十章

【經文】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白話解釋】

孔子上朝時,馬房失火,退朝回家時已得知。回家孔子問說:有傷到人嗎?未問是否傷到馬。 馬廄失火,在《禮記》上記載當時有鄉人來救火。所以孔子問說是否傷到人,若有傷到馬,自有家臣會向孔子報告,所以夫子未問是否傷到馬。

【章旨】

孔子問人不問馬,古注大多以為「重人賤畜」,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原意如何,後世難考。或依當時禮制,不需問馬。

本章重點

一、國家馬房失火還是孔子家馬房失火? 「廄焚」,廄是馬房,焚是失火,馬房失火,到底是國家的馬房失火,還是孔子家的馬房失火?在《鹽鐵論‧刑德》及《孔子家語‧子貢》都說是國家的馬房失火,孔子退朝以後,知道國家的馬房失火,問有沒有傷到人。可是《禮記‧雜記》說是孔子家的馬房失火,孔子感謝家鄉的人來救火,《論語講要》說,如果是國家馬房失火,《春秋》經文應該有記載,可是沒有,所以應該是指孔子家的馬房。 有人說這一定是指國家的馬房,孔子怎麼可以有馬房呢?但就算是孔子回到魯國,他也是從大夫之後,出入不可無車,顏回死的時候,顏回的父親請孔子把車賣掉為顏淵買棺槨,孔子不答應,可看出孔子一定有私人的馬房。

二、孔子問人而不問馬 孔子退朝,有兩種狀況。第一種是孔子回家看見馬房失火,家人及鄉人正在救火,場景慌亂,孔子就問「傷人乎」?有沒有傷到人,此時大家無暇回應,孔子當然就「不問馬」,不問馬這三個字,是孔子的學生寫的,根據當時的情況,孔子只有說傷人了嗎?其他沒有說。也許孔子只問傷人,大家跟他說沒有傷,他就不問下去了,也可能依當時的禮制,只能問到傷人,不再問馬。有人說孔子重人輕馬,其實不能無限解讀,孔子的思想是民胞物與的思想,怎麼會重人輕馬呢。 第二種的狀況是孔子回到家裡時,失火、救火的事情已經結束,孔子就問有傷到人嗎?不問馬,這裡面也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依禮制不用去問馬,一種是大家會把整個情況告訴孔子,孔子了解後,就沒有再問了。 就算孔子不問馬,也不代表他重人親馬,有可能是禮制上要這樣問,也可能當他問是否傷人的時候,已經通盤了解狀況,所以不必再問馬。解讀文本不能只看文字表面,還要根據很多現實狀況,或是各章裡面孔子的風貌,來回解這一章,李教授說,讀論語,最好把四百九十八條都讀完,再來解每一章,前後語句必須通順,也要以合乎人情的方式來解讀。

《論語講要》原文

廄是馬舍,俗稱馬房。焚即失火焚燒。孔子的馬廄遭了火災。孔子退朝回家,問曰:「傷人乎」?未問是否傷馬。邢疏:「不問馬一句,記者之言也。」

古注或依鹽鐵論刑德篇「魯廄焚」,孔子家語子貢篇「國廄焚」,「孔子罷朝,問人不問馬」,以為國廄。或依禮記雜記篇「廄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又以國廄焚,春秋經文當有記載,但不見於春秋,故知是孔子的家廄。

問人不問馬,古注大多以為「重人賤畜」,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原意如何,後世難考。或依當時禮制,不需問馬。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