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課我學到了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話題,就是遠慮和近憂,課堂上討論到,為何沒有遠慮就一定會有近憂?那是因為人們侷限眼前利益,只看眼前發生的事情,並沒有想到未來,就像之前的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不缺什麼,每天享樂,殊不知這才是危險要來臨的節奏,年輕時就應該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畢竟知識是自己的,也是別人唯一搶走不到的東西,希望能早日踏出舒適圈,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佾舞,不僅是表演,更像是藝術、文化,雖然大多數人不知佾舞為何物,但只要看過真正的佾舞表演,很少人能不沉醉於其氣勢,鼓聲一響,很少人能不被吸引。
在爸爸幫全家報名佾舞練習後,每個星期日我們總會到卓蘭練習。一開始我的腳都無法站穩,此時打破了我對佾舞的迷思,先前我總認為這麼緩慢的動作肯定是非常簡單,人人都學得來的,可是當我的腳站不住時,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沒有做過的事總有無限可能,不能輕易低估。剛開始的幾次都因為體力不支甚至坐在一旁,但經過老師們的建議,回家天天做腿部的訓練,我後來不僅能將動作做好,甚至可以將動作做得更穩重!
經過近三個月台北卓蘭的奔波,及眾志成城努力不懈的練習,往昔僅能在孔廟或電視上一見風采的六佾舞,終於要在台中客家樂活園區隆重登場,除了緊張雀躍祈願演出順利,心想未來能再有這樣盛大的六佾規格及翟籥服裝完備的排場,大概也要等待時哉時哉了!
從未想過重文輕武體力差的自己,有朝一日也要跨界教授佾舞,且這次演出的年齡差距從小學生到七十歲,人數眾多共要三十六人登場,初學最大的挑戰就是容易手忙腳亂,動作不協調,以及總是記不住下一式,我們透過之前的學習經驗提供了簡易口訣及示範影片,希望減輕大家的學習負擔,但一開始的效果不盡人意,動作不熟練不到位、穩定度也不夠,後來開發先練腳部動作,再破解手部招式分成三大類後,手腳似乎比較容易理解大腦的指揮相互配合協作了,《禮記‧學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誠然至理名言耶!面對熱情好學的學員,對抗炎夏付出假日時光用心來學習,擔任師資也要自強向上才能帶領大家共同成長,最後演出的表現果然是大家動作最整齊劃一、氣勢最莊嚴肅穆的一次,證明所有的努力都結成了最美好的果實。
這個假期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是參加了《論語》講座會,並且成為義工,可謂累並快樂著,幾年前接觸了線上論語課程,一直以來認為《論語》只是經典,直到講座會那天,我才深刻知道我錯了,誰能想到《論語》可以和事業連接一起。兩天的時間,讓我知道團隊的重要,看事情的眼力,如何豐富自己的生命、人才的重要性等等。二十一歲的我,迷迷茫茫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不知道未來在何處,用我自認為的快樂麻痹自己,逃避現實。而《論語》告訴我,我是時候為未來好好鋪路,我得未雨綢繆,解決近憂和遠慮,戒除三種可怕的個性。唐老師說機緣難能可貴,我認為兩天的講座會,是我的機緣之一,需要牢牢把握,繼續深造學習,讓這兩天的意義越來越長久,與共學的朋友們,一起變得更好!
各位敬愛的師長跟同學,你們好。真的由衷的開心能和你們一起學孔門哲學及佾舞,我從中不僅學到了很多中國文化上的知識,還習得了許多關於孝道、禮節、忠篤的真諦跟應用,使我在未來面對做人處世的方面能更加圓融更加的謙遜,在跟父母的相處上也變得越來越好,能彼此包容理解,對此我感到真的很感激也很歡喜。
新年在即,特別感恩白老師帶領我們繼續學習《中庸》《十四講表》《人生大事—不可忽略的事實》等課程,更是深深感恩唐老師的慷慨無私,為學生們提供珍貴的《外王的本質—論語論仁》科判,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瞭解仁的各個面向,以及更好地思考經典的學習方法。
老師的教學是一以貫之的,即以中道、空性智慧、通向聖人與君子之大道攝持各門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有融匯貫通之感,也漸漸明白,要緊緊跟隨善知識和善友,要以三世的思維、因果的思維來經營今生,要努力串習空性和中道智慧,經營好每一天,讓自己可以法喜充滿,並有足夠的能力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