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有兩種人能夠堅定目標不被動搖,一種是上知之人,因為有出世的智慧,所以他能不受世間環境的影響,不斷向前;另一種是下愚之人,雖然愚笨淺陋,但是有死心踏地的決心,同樣不會改變。所以絕大多數的中等人物,應該要學習上知與下愚的不移,才能圓滿人生的目標。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陽貨篇第十七 第三章
子曰: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此句應依集解本,與前兩句合為一章。
惟上智的「惟」字,承前「性相近,習相遠」而來,雖然「性相近,習相遠。」但是惟有上智與下愚不移。此說「不移」,就是不轉變的意思。無論修道辦事,不移方能成功。古注以上智為善,下愚為惡,也是誤解,孔子在此處只講不移,未講善惡。
課程補充
上知,是指具有通達形而上的智慧
例如老子、孔子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們的智慧使他們不受世間名聞利養的影響,不被世俗環境影響,超越在世俗之外。所以他們不隨境轉,對於所追求的目標,不會被動搖。
下愚,不是指惡人,而是指愚痴
愚痴之人不一定是壞人,這樣的人往往十分執著,腦筋不會轉彎,所以很死心踏地往目標走,雖然他的不移不是源自於超脫的智慧,但是因為具有決心,所以只要方向正確,最後也能通達大義,有所成就。
本章告訴我們成功的秘密,就是不移
無論修學辦事,不移方能成功。中等之人往往移來移去,興到則求,興闌則止,終無所成。所以要學上知的不移,也要學下愚的不移。上知的不移難以體會,可是下愚那種死心蹋地的形象,可以作為我們學習聖道的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