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孔子向魯國樂官之長說明音樂的道理,樂官之長是音樂方面的專家,孔子能與其有此言談,可見也是懂音樂的高人,並且僅以簡單的幾句話,將樂理的重點,做完整的說明。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八佾篇第三 第廿三章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大師,樂官名。釋文,大音泰。「樂其可知也。」此句為總綱,以下二段,分述其要義。「始作翕如也。」始作謂始為此樂。集注引謝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為樂,翕如,言其合也。如,似也,合者具備之義。從,集解讀曰縱,縱者,放開也。純如者,宮商角徵羽和諧如一也。皦如者,鐘鼓笙瑟等無相奪倫也。繹如者,餘音嫋嫋,相續不絕也。成者,奏樂完成。吳季札聞各國之樂,而知各國之興亡。
何晏注:「大師,樂官名也。始作,言五音始奏。翕如,盛也。從,讀曰縱也。言五音既發放縱盡其音聲。純純如,和諧也。皦如,言其音節分明也。縱之以純如皦如繹如,言樂始於翕如,而成於三者也。」
課程補充
聽音樂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所以特別能感動人,選擇好的音樂,才能對自己有正向的幫助
其實音樂的重要,在古代就已經知道,《禮記‧經解》中說,音樂能夠讓百姓廣博易良,意思是能夠廣泛的通達很多道理,民風容易善良。所以好的音樂能把人心冥冥當中引導到良善,是風俗在無形中淳厚;反之若選錯音樂,也會讓人思想瘋狂,行為扭曲,樂教的功能實在太大,不可不謹慎。
中樂或者西樂,都有讓人心地柔軟、振奮精神、改善民風的好樂曲,掌握樂理、各取所長,必能交織出更美麗的樂章
早在東漢時期,就有西洋的樂器豎箜篌傳入中國,而後例如琵琶、五弦、忽雷、火不思,都是西域的撥弦樂器,當時統稱胡琴。中西合璧的樂器如此之多,中西融合的音樂亦然,凡是能掌握樂理,在適當的場合演奏,讓人心地柔軟、振奮精神、改善民風,都是好的樂曲。孔子在本章中指出了樂理起承轉合的重點,能夠幫助我們廣泛地運用在各種音樂的欣賞。
本章的道理不只用於音樂,更能運用在做人及合作辦事上
凡是成功的團隊,都是懂得事先準備、講究和諧、講究分工、講究合作、講究氣象、講究結尾。歷史上例如諸葛亮到最後臨終時,還在交代後事,餘音嫋嫋,不是只看他在世的這一段,還看到未來,知道要為國舉才,舉出蔣琬費禕來繼續治蜀。因此若能懂得音樂的道理,就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辦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