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在國家有可為時,表現出治國的才華與智慧,創造繁榮與昌盛,是許多人學習後可達到的;但當遭逢亂世,大家不願意為公發心,國家難以施政,能夠大智若愚、韜光養晦,以謙遜和合群臣,這樣的能力,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辦到的。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公冶長篇第五 第廿一章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武子,馬融注:「衛大夫甯俞。武,諡也。」孔安國注:「佯愚似實,故曰不可及也。」衛大夫甯武子,邦有道,則施其能,是謂智也,邦無道,則韜其光,是謂愚也。此愚即是智,否則邦有道時,何能變為智者。武子之智,他人學之可及,然其愚也,他人學之不及。人不知,而不慍,是其不可及之故,此古人所難能,惟秦之五羖大夫百里奚,方在虞時,以及逃楚時,似之。
課程補充
身懷絕技時,會不會不吐不快?
現今多數人喜歡展現自己、表現才華,無論是亮麗的外表,或者各種技能,總希望能博得大眾的掌聲與目光,讚得越多、人氣越旺、越有出路。然而蟄伏與沈潛的能耐,往往是成大事的關鍵,這樣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及,也非一般人所願意學習。
他傻瓜但原來比你聰明,不為人知的智慧,創建了國家三百年的基業
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甯武子,在國家大亂時,收斂才華,表現處處不如人,但卻能私下安定群臣,幫助國君復國,奠定衛國未來三百年的基業。這樣的大智若愚,是古人所難能,也是大家往往容易忽略的才能。能把才華展現於對的時機,遠高於任何時機都急於表現才華,而寬宏大量能夠為國舉才的人物,才是危困之中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可以安邦定國的關鍵人物。
在你所身處的團體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被你忽略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