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孔子與隱士的差別《微子18-6》第61課

課程簡介

隱士,能夠潔身自好,在山林水邊中過著簡單清淨的生活;孔子與隱士不同,積極入世,在人事上尋求發展,努力推展大道,而不是躲入山林中與鳥獸共處。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孔子之道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命運。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微子篇第十八 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去葉反于蔡」之際,就是正要離開楚國的葉邑時,途中遇見長沮桀溺二人,因而使子路問津。二人都是隱士,思想與孔子不同。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桀溺,二人同在田裡耕作,孔子經過那裡,使子路問他們,過河的渡口在何處。鄭康成注:「長沮、桀溺,隱者也。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津,濟渡處。」耜是當時耕田的工具,詳見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注解。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皇邢二疏皆說,執輿就是執轡,轡是御馬的韁繩,御者在車上執轡,故說執輿。子路原在車上執轡,下車問津,孔子代執。子路先向長沮問津,長沮反問子路,在車上執轡者是誰。子路答復是孔丘。長沮又問是不是魯國的孔丘。子路答曰是。長沮便說:「是知津矣。」此意是說,魯國孔丘周遊列國,應知渡口,不必問人。

 

「問於桀溺」至「耰而不輟」一段。長沮既不答復,子路又問桀溺。桀溺也是反問子路。但不再問「執輿者為誰。」而問「子為誰」。子,稱呼子路。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又問:「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對曰:「是。」桀溺便說:「濁亂滔滔,天下皆是,誰能以改變呢。且而,而作汝字講,且你,與其從那避人之士,何如從避世之士哉。」辟同避,避人之士指孔子,周遊尋訪,不得其人,又避往他處。避世之士,桀溺自況,就是隱士。桀溺說完,耰而不輟,繼續以土覆種。孔安國注;「滔滔,周流之貌。」阮氏校勘記:「釋文出滔滔云,鄭本作悠悠。」又:「耰而不輟,漢石經耰作櫌,五經文字云,櫌音憂,覆種。」鄭康成注:「耰,覆種也。輟,止也。覆種不止,不以津告。」

 

「子路行以告」至「丘不與易也」一段。

「子路行以告。」子路走回來,以長沮桀溺二人所說的話告訴孔子。

「夫子憮然,曰。」孔子聽了,悵然若失,然後說了以下的話:

鳥獸不可與同群。」此意是如果在山林裡隱居,則與山林裡的鳥獸同群生活,然而人與鳥獸不同類,不可與鳥獸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我若不與這世人同群,而能與誰同群呢。邢疏:「與、謂相親與。我非天下人之徒眾相親與,而更誰相親與。言吾自當與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從鳥獸居乎。」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天下人各有其道,我不必與他們相為改易,各行其是而已。皇疏引江熙說:「丘不與易,蓋物之有道,故大湯武,亦稱夷齊,美管仲,而無譏邵忽。今彼有其道,我有其道,不執我以求彼,不係彼以易我,夫可滯哉。」又如朱子注:「天下若已平治,則我無用變易之,正為天下無道,故欲以道易之耳。」

 

長沮、桀溺,亂世歸隱。孔子在亂世,一心要以大道施濟蒼生。聖人與潔身自好的隱士分別在此。

 

課程補充

孔子六十四歲,周遊列國要到蔡國時,在江邊迷失了渡口,遇到了兩位隱者

長沮、桀溺兩人並耕,孔子讓子路去問他們渡口在哪,而原來兩位隱士都是高人,不僅沒有回答子路之問,還暗示子路,天下之勢不是孔子所能改變,與其不斷地尋找明君,躲避不當之人,還不如學習他們,避開整個世間。

 

孔子面對兩位隱者的攻難,道出了自己與他們不同的看法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我是人,如何不與人相處,而要跑去跟鳥獸同群?孔子雖然身處亂世,但仍一心要以大道施濟蒼生,與潔身自好的隱士不同。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