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祭禮屬於吉禮,是最吉祥的禮儀活動,透過祭禮,可以教育人民報本還恩,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因此祭禮對於國家發展,有非常大的重要性,能了解祭禮的意涵,就能對於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瞭如指掌。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八佾篇第三 第十一章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或人問孔子,禘祭之禮,其說何如。孔子先答曰不知。然後伸出手掌,告訴或人,誰能知道禘禮之說,誰即對於天下複雜之事,其如示之於此乎。「示諸斯」的諸字,是「之於」二字的合音字。斯字作此字講。孔子說到「示諸斯」時,即以另一手,指其所伸的手掌。之於二字的「之」字即指天下事而言。「如示諸斯」即是猶如指示天下事於此手掌之中。亦即是對於天下事了如指掌之意。「指其掌」是記者之言。
「子曰,不知也。」孔安國注:「答以不知者,為魯諱。」劉氏正義說:「孔子諱,即逆祀之事。」皇侃疏:「臣為國諱惡,則是禮也。」
課程補充
禘,是天子祭祀宗廟的大祭,魯國因為其始祖周公有功勳於天下,周成王特賜以天子禮樂祭周公
所以魯國周公廟有禘禮,然而魯國禘禮祭祀,依照尊卑排列前後國君牌位時,發生錯亂的狀況,有違禮制。所以當時有人詢問孔子關於禘禮的說法,孔子為了隱諱自己國君的過惡,所以假裝說不知。
祭祀之禮蘊含治國之本,孔子以指掌作為比喻,希望後人能明瞭其重要性,而不要輕忽
祭祀是一種教育,是一種風氣,不是諂媚鬼神,不能忘記人事上的努力。古代祭宗廟、祭山川、祭天地,都是為了報本還恩,為了求加被,了紀念恩德。所以它對國家的發展,有最重要的影響。如果祭祀時違背禮制,沒有辦法在慎終追遠上表現,沒有辦法在感懷恩德上表現,風氣不能淳厚,孝道不能開展,那一切的德行也都沒落,國家也不能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