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憲問14-38》第63課

課程簡介

魯國一位隱姓埋名的高人,擔任著管理城門的職務,在一段與子路的談話中,道出孔子是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他的語氣不是譏諷,而是讚歎!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憲問篇第十四 第卅八章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劉氏正義引鄭注,石門是「魯城外門」。晨門,是看守石門的人,早晨開門,入夜關門。據高士傳說,石門守者是魯國人,避居不仕,自隱姓名,為魯國守石門。

 

子路夜宿於石門,負責開閉石門的人問子路:「奚自」,從何處來?子路答,來自孔氏。晨門一聽,即知是孔子,便說,就是那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氏嗎?

 

皇疏:「言孔氏知世不可教化,而強周流東西。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故問之。」「強周流東西」者。強,是勉強。周流,是周遍流轉的意思。東西,是東西南北的簡稱。周流東西,即是流轉四方,也就是周遊列國之意。孔子雖知當世無道,仍然勉強周流四方,希望獲得行道的機緣,以資救世。此即是「知其不可為而仍為之」的孔聖人。晨門深知孔子。故如此問。

 

黃氏式三論語後案,據皇疏,是夫子周流在外,使子路歸魯,值莫,而宿於魯之城外,故有此問答之辭。曰知其不可而為之,正指聖人周流列國,知道不行,而猶欲挽之。晨門知聖也。

 

晨門是前章七隱士中的一人。

 

課程補充

隱者,有的隱於朝、有的隱於市、有的隱於野

晨門就是隱於市的高人,是管理魯城外門的小公務員,雖然薪水微薄,但是內涵實在豐富。他在早上開城門的時候,與子路有了這段對話。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何不是譏諷,而是讚歎?

對於這句話,可以解釋為:「明明不可為卻為之,不是很好笑嗎?不是很無知嗎?」然而,依據清朝黄式三先生的《論語後案》,這句話是晨門對孔子的讚歎,依此語氣,晨門讚歎的深意在於:「眼前天下明明不可為,孔子卻有這樣的願力,這是一種承擔,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承擔,是著眼於文化道統的弘揚跟傳承,而不在意個人的榮辱。」孔子所為不在於眼前,而在於未來的改變!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