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人才是自古以來任何單位、團體、國家所希求的,魯國掌權的貴族孟武伯,向孔子尋才,孔門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在政治、軍事、外交、司法、數術等領域,都有傑出不凡的弟子,然而群賢畢至的儒門,卻少有獲得孔子承許已證得仁心之人。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公冶長篇第五 第八章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孔子答曰不知。意為不清楚。蓋問之不得其要也。武伯意有未愜,故再問。孔子答曰:由,可使治理大國兵賦,不知其仁。又問冉求之仁何如。子曰:求,可使為卿大夫之家臣,不知其仁。又問公西華之仁何如。子曰:赤,可使在朝與外國賓客言,不知其仁。三弟子皆有可使之才,子路軍事,冉求政治,公西華外交。
孔安國注:「賦,兵賦也。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也。卿大夫稱家。諸侯千乘,卿大夫故曰百乘也。宰,家臣。」
孟武伯問由、求、赤三弟子仁,孔子答以不知者,劉氏正義引程瑤田論學小記說:「夫仁至重而至難者也。故曰仁以為己任,任之重也。死而後已,道之遠也。如自以為及是,未死而先已,聖人之所不許也。…… 故有問人之仁於夫子者,則皆曰未知。蓋曰吾未知其及焉否也。」
課程補充
各國國君的選擇,求才要找孔門
西漢的《鹽鐵論》中說,孔子沒有爵位,但以平民布衣身分跟隨孔子學習的七十多位讀書人,都是諸侯卿相之才。由此可見,孔子的教學不是死讀書,不會孤芳自賞或者與世隔絕,孔子因材施教,能將勇武的子路教育為統領的將才;擅長才藝的冉求成為政治家;家境寬裕的公西華具備外交的才華,猶如大雨普潤眾草花木,都能依其類得其所,獲得提升與成長。
人要培養自己的才能,也要在仁心上學習
魯國的權貴孟武伯向孔子詢問弟子是否具備仁心,問答中發現,各弟子雖然都是一方之才,但若要論是否證得仁心,則還有努力的空間,所以孔子客氣地回答:不知也。原來人生活於天地之間,不只要努力學習,具備一技之長,使自己能夠生活;更要在此之外,學習仁心的內涵,方能夠更上一層樓,看得更高、看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