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君子是儒家入世修學的目標,具備智、仁、勇三達德,同時達到不惑、不憂、不懼的境界。想想看,若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不是很好呢?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能夠從煩惱中解脫,同時又有能力可以助人。
本章中孔子自謙他做不到,但了解夫子內涵的子貢卻讚歎說:「夫子自道也。」其中的言語和互動有什麼樣的深意,而我們又要如何達到這樣的成就呢?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憲問篇第十四 第二十八章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君子道者三,就是指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者都要以事實來體驗。仁者凡事不害人,而且力求有利於人,一切內省不疚,所以不憂。智者看事分明,力能決斷,所以不惑。勇者依於仁智,凡所應為之事,不計艱難,勇於實踐,所以不懼。孔子說這三者「我無能焉。」我,孔子自稱。無能,做不到。君子辦事之道,離不開此三者。具此三者,即可稱為君子。但是孔子說:「我辦不到。」子貢卻說:「夫子自道也。」自道,就是自說。子貢以為,這三者,孔夫子都能辦得到,所以,無異孔子說自己。
程氏集釋引論語筆解:「子貢慮門人不曉仲尼言我無能焉,故云自道,以明有能也。」
君子道者三,古注有兩種解釋,一是皇侃疏:「君子所行之道有三。」一是潘維城論語古注集箋說,孟子盡心章句下,君子厄陳蔡章,趙岐注引論語曰:「君子之道三,」疏本改作「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