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夫子學無常師,傳承文武之道《子張19-22》第35課

課程簡介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何處學來?子貢答夫子學無常師。孔子好學好問,曾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也願意向一般人來請教,凡能記得一部分文武之道的人,孔子都向他們學習。
然而處在現代的我們,若想學習中華文化,各家學者眾說紛紜,文字注解多如牛毛,到底該何去從?是要效法聖人「學無常師」之法,還是另有出路。學習完本章將會有一個清楚的答案,指引出一條學習論語的康莊大道。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子張篇第十九  第二十二章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仲尼焉學。焉字作何字講,即何所從學。其意是問,孔子之學從何學來。

馬融注:「朝,衛大夫也。」

春秋時,魯、衛、鄭、楚各有一名公孫朝,所以此處加衛字以別之。見清儒翟灝四書考異。

「子貢曰」以下,是子貢答復公孫朝的話。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此意是說,文王武王雖歿,但文武之道並未隨之喪失,至今仍在世間,由人流傳。

皇疏:「文武之道,謂先王之道也。」

劉氏正義:「大道之傳,由堯舜遞至我周,制禮作樂,於是大備。故言文王既歿,其文在茲。及此,子貢言道,亦稱文武也。」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識,音義同誌,漢石經作志,記憶之義。文武之道既由世人流傳,則賢人或普通人都能記得一部分。賢者,才器大的人,能記其遠大者。不賢者,普通人,能記其末小者。由此看來,不論賢與不賢的人,他們所記憶的或大或小,無不有文武之道。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焉不學,就是何所不學之意,凡能記得一部分文武之道的人,孔子都從他學,所以沒有常師。常師是固定的一位老師。

劉氏正義:「書傳言,夫子問禮老聃,訪樂萇弘,問官郯子,學琴師襄。其人苟有善言善行足取,皆為我師。」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