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子貢問士,知今之從政者《子路13-20》第28課

課程簡介

本章是子貢長於言語,善探師意的另一例證。
一開始,子貢先問夫子何謂「士」之意涵,之後不斷「敢問其次」,層層剖析後,才問其本意「今之從政者何如」。而我們透過本章,不僅能認識士的涵養、士的次第分別,更能了解成為士人該有的心態與應立定的志向;並透過子貢善巧地詢問,得知夫子對當時從政者的評價,作為自身未來修學的借鏡。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子路篇第十三  第二十章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貢在孔門中,長於言語,他問的事情,往往問在此而意在彼。此問,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孔子答,「行己有恥」,一己的行為,要有羞恥心來約束,「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外國,能完成外交任務,不使君命受辱,如此,「可謂士矣」。

子貢請問次一等。孔子說,宗族的人稱他是孝子,鄉里的人稱他能行弟道。

子 貢請問再次一等。孔子答,「言必信,行必果」,說話,必守信不移,做事,必堅持到底,「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這是不能變通的小人,硜硜然,像 石頭那樣堅實,然而亦可以為再次一等的士。小人不比大人,大人如孟子離婁篇所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小人必信必果,而不與義配合,則不免 於流弊,所以更次一等。但在春秋時代,世襲的卿大夫,或弒君,或弒父,連這樣的小人也比不上。

子貢原來問士,以及一再的敢問其次,最後始問今之從政的人何如,也就是問那時候的士大夫何如,這才是他所問的本意。

孔子說:「噫」,歎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小器之人何能入算。

筲,鄭注竹器,容一斗二升。斗與筲容量都很小,以此比喻一個人的器識淺陋。孔子時代的諸大夫就是斗筲之人。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