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出門 14–逢橋先下馬 過渡莫爭船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我們都聽過黑狗白狗爭過橋,兩相不讓結果都掉下河的寓言。禮讓這件事如果放到現實生活裡,常遇到的是佔位搶座、兩車爭道、排隊爭先等狀況。在分不青先來後倒的情形下,到底應該是大讓小?還是小讓大?好人讓惡人還是惡人讓好人?是男士先行還是女士優先呢?
常禮舉要出門篇第十四條:逢橋先下馬 過渡莫爭船。
在汽車和飛機普及以前,中國的交通方式是南船北馬。古時候的橋面不寬,騎馬過橋如同行險路,馬兒的步伐一個不穩,就會把騎馬人給摔下橋。那時南方的渡船不大且兼載貨物,如果大家爭先恐後跳上船,很可能打翻一船人與貨物。
現代人橋寬船穩,當然沒有過橋摔馬、搶渡翻船這種事了。不過,爭先恐後這件事可是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的…….。
我們都聽過黑狗白狗要過橋,互不相讓,結果不但誰也過不去還雙雙掉進河裡的故事。後來還出現了黑羊白羊要過橋,彼此相互禮讓,於是都順利過了橋的對照組故事。故事簡單又寓意明確,可是真實生活有那麼簡單嗎?
下雨天攔車不易,大家都想趕快上車到達目的地。放學下班疲憊至極,上了公車就是趕快搶個位子閉目養神。兩車在窄巷交會,到底誰該冒著刮花車身的風險倒退?
所謂的禮讓到底應該是後到讓先來? 還是男士先行抑或女士優先? 是大讓小還是小讓大? 是要奉行你尊我卑還是眾人皆平等? 還是說要分善惡? 好人不能輕易讓惡人,因為他也許是趕時間去做惡,所以好人要堅持到底? 還是要看原因?例如此人是要趕著去醫院,那不管他的身分性別年齡善惡,我們都該讓,不是嗎?
問來問去,好像也糊塗了。
禮讓是有標準的嗎? 如果沒有標準,一切看著辦,那我怎麼知道何時該讓何時不該讓?又要怎麼教孩子?
其實,禮讓的標準不在於外相,而在於心。
我是否明白禮讓的好處與不禮讓的缺點? 我為什麼寧可吃虧也要讓給他人便利?或者有時迫於時間或特殊狀況,我也許無法禮讓,但我的內心卻是誠懇禮讓的。
禮讓是為他人著想,也是同理心。因為同理他人的需求,所以我退一步,如果能做到不生煩惱的退讓,又何嘗不是在自己的心量考驗中和煩惱降伏上進了一步呢? 把生活中的情境視為鍛鍊,也培養孩子面對考驗,從中長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心與寬廣的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