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給孩子的傳家禮》在校 5–理想的學習環境

    暑假過後,又是孩子在學習路上的一次變動,有的要升上新的學校,有的要換年級換班級,也有的媽媽可能正在忙於為孩子尋找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園,尋尋覓覓考慮價格考慮距離、看軟體看硬體看師生比,無非是想為孩子找到最好的學習起跑點。本文要來談談學習的基本三要素:良師、益友、和好環境。

    不論教育怎麼翻轉,理想中的學習環境應該至少具備以下三元素:

    良師 – 除了有愛心和專業能力之外,真正的良師是具備教學熱忱、能引發孩子學習興趣,有中心思想、能授予孩子正知正見的好老師。
    益友 – 能互相切磋琢磨、相互鼓勵、一起成長的學習夥伴
    環境 –從環境可以觀察到老師和校方對學校的管理能力,有整齊清潔衛生的環境,才有健康清爽的身心。
    有了良師益友和好環境,自然能營造出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和諧有禮的學習氣氛。就像圖中師生愉快的互動,善教的老師需要學生正向的回應,好學的學生處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境中學習將更有效率。

    然而,一個人從小到大的學習之路很漫長,不見得每一次都能遇到適合自己的好老師,也不一定都能幸運地遇到相濡以沫的好同學。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用心維護學習的環境,也可以期許自己成為他人之益友。

    維護學習環境就像維護自己的家一樣: 物有定位、隨手清潔、垃圾不落地、為下一位使用者著想……等等。讀書寫字時坐姿要端正、背脊要挺直,桌椅擺放也要端正,桌歪椅斜人也歪斜。桌面凌亂,寫字空間就變小,雙肘難以開展。抽屜凌亂則會東西要用時找不到,或是把時間浪費在東翻西找。空間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環,也是尊重身邊同伴的表現。

    鼓勵孩子成為他人之益友,可以從生活常規、日常禮節、主動學習做起,還要培養孩子的心量和為他著想的心,便能成為彼此在學習上相互成長的夥伴。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