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居家 19–噪音製造者
人們普遍認為有孩子的地方=吵鬧,甚至覺得吵鬧是孩子的天性,這是很可惜的,因為孩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天性: 可受教。所以我們要從小教導他為他人著想,輕聲說話、小心走路,不讓自己成為環境的破壞者、噪音的製造者。
在都市裡生活,似乎噪音無所不在: 車聲人聲喇叭聲、冷氣主機的轟轟聲、隔牆鄰居催促孩子的叫喚聲、樓下麵店電視名嘴的辯論聲、樓上小孩的蹦蹦跳、還有夜深人靜的洗衣機滾筒聲、生澀的鋼琴聲和流浪貓犬的午夜低鳴中夾雜著汽車警報器的尖銳聲、甚至還有捷運車廂裡明明掛著耳機但音樂放得特別響,讓旁人不聽不行的年輕潮客……
記得有幾年在住商混合大樓的辦公室裡上班,每天中午左右聽到頭頂的蹦跳聲就知道樓上小孩放學回家了,如果安靜下來可能是在吃飯或午睡,到了傍晚又聽到撞來撞去的聲音,估計是孩子醒來在屋裡玩車把家具撞得鏗鏗鏘鏘。同事上樓反應過幾次,得到的家長答案卻是:「小孩就是這樣啊,我能怎麼辦?」
晚下班的日子還會聽到後面那一戶母子倆扯著嗓門的對話內容,不外乎是正在炒菜的媽媽質問青少年的兒子放學後去了哪,母子倆吼來吼去,分明是關懷卻像是吵架。
我們生活在一個喧嘩嘈雜的時代,遠離塵囂固然是想望,但事實卻是必須在充滿各種聲響的環境中讀書、工作、生活,他人的人生百態透過音聲闖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於是窗戶的設置不再只是為了隔絕塵土飛蠅和雨水,而是更講究地為了阻絕窗外的種種音聲。他人製造之噪音未到法定的高分貝,我們是難以置喙的,但我們卻能約束自己不要成為噪音的製造者。例如,有話輕聲說、走路腳步盈、入夜後鼓勵孩子從事靜態活動、九點之後不練琴、不在清晨或夜間啟動洗衣機、控制音樂的聲量……等等。
我們都喜歡清靜、喜歡美好的聲音,噪音會令人煩躁不安、影響心情與睡眠乃至健康,因此,基於同理心,請讓自己不要成為擾人清靜、造成他人困擾的噪音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