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對眾 1–他人正談話 不在中間插言
常常跟孩子說話時,孩子充耳不聞; 但大人在交談時,他卻又要插嘴,如果是切入正題也就還好,但偏偏都是只有干擾沒有建設。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教導世人在說話前要用三個篩子過篩,篩完之後是不說不可還是無話可說呢?
你是不是有遇過這樣的情形呢?
常常跟孩子說話時,孩子充耳不聞;但大人在交談時,他卻又要插嘴,如果是切入正題也就還好,但偏偏都是風馬牛不相及、聽一分說三分,只有干擾沒有建設性。
其實,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遇到忍不住想加入別人話題的時候,比如聽到鄰席的同事在談哪家品牌特賣會或是哪家新開張的排隊餐廳時,也會忍不住想湊上去問個明白。或是有時聽到別人在抱怨或批評人事物時,耳朵也會主動拉長天線聽得更清楚點,萬一聽一聽發現自己也有相關經驗時,要壓制住想說話的衝動還真不容易。
常禮舉要說:「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首先,當我們在公眾場合聊天時,要注意音量與環境、考量他人感受,避免強迫他人不得不聽到我們在聊什麼。再者,要按耐住發言的衝動,白話就是:人家沒問你話,你別插嘴。而且呢,別人談話,本來就不該豎長耳朵聽,就算是話語自然流入耳畔,也要聽而不聞,遑論好奇心大發而主動加入別人的話局。這是自己在處世對眾時應該守的分寸。
曾經,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門生匆匆忙忙跑到蘇格拉底面前,興奮又著急地說:「我有個天大的消息要告訴您…..」
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頭,問他:「你要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三個篩子? 什麼篩子」 那人一頭霧水的回答。
「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急著要告訴我的消息是真實的嗎?」
那人回答:「這是我從街上聽來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
蘇格拉底說:「那你再用第二個篩子檢查,如果不是真實的,那是不是善意的呢?」那人躊躇的說:「嗯…好像不是。」
「那我們用第三個篩子審視,這個讓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消息是重要的嗎?」那人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沒什麼重要......。」
蘇格拉底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不見得是真的,也不是出於善意,更沒什麼重要,那又何必說呢?」
想想,我們日常說出口的話,是否也經不起三個篩子的檢視呢? 這樣的話說出來不過是徒增彼此的困擾罷了。因此我們開口前要先檢視起心動念是否為善? 只說真實語不說妄語,更不說與人無益的話語,也不把時間浪費在毫無輕重、聽與不聽講與不講都無謂的言語上。如果能隨時提醒自己說話前要經過三個篩子過篩,就不會在他人對談時擅自插話,更可減少犯下言語的過失。如果篩完之後發現非說不可,那代表我們會說出慎重如實的言語; 如果篩完之後無話可說,那我們至少賺到沉默那桶金,也是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