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處世 7–向孔子學教學方法
七、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三千弟子,孔子是怎麼教學生呢? 為什麼他的教育達標率這麼高,而我們只教自己的孩子卻還常感到挫敗連連呢? 我們可以從這篇常禮舉要中的「與殘疾人會面,需格外恭敬。」來說說孔老夫子的教學祕方。
論語衛靈公篇裡有個故事,有次孔子見到盲人樂師,名冕。當盲樂師走到台階前,孔子告訴他: 『這裡有台階』。當樂師走到座席前,孔子會指引他: 「這是座席。」等眾人皆一一入座後,孔子會告訴樂師,現場與會人員有誰、坐在哪個方位,讓他熟知現場狀況,也讓樂師談話時了解對象而不致失言。盲樂師離開後,孔子的學生子張問道: 「老師,您這就是與盲樂師的言語之道嗎? 」 孔子說: 「這正是引導扶助盲樂師以及與之說話應有的禮節。」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三個層次,一是孔子對待盲人的細心體貼與周到。二是孔夫子以身教教導學生。三是學生的眼力,能從老師的言行舉止中學習。
家長若是要將孔子展現的典範落實在教育中,一是同理心的養成,西方哲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 對同理心下的定義是: 「將自己帶入他人處境......稍微讓自己成為那個人,理解對方感受、體會對方感覺,儘管或許較輕微,但並非全然不同。」面對殘疾人時設想若自己眼盲手殘腳缺,會需要什麼幫忙,從而明白對待殘疾人何以要格外恭敬。
二是家長的身教孩子看在眼裡,以身作則往往比長篇說教管用。三是培養孩子的眼力,觀察力佳的孩子無處不學習,觀察力不佳的孩子即便良師在前,也是視而不見。
同理心、身教、觀察力這幾個關鍵字幾乎出現在坊間每本教養書中,但追本溯源,孔子2500年前就已經展現他的教學方法,從他能教出十哲72賢三千弟子就知道夫子是如何的善教與成功的績效之高。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能以孔子為典範,將孔子的方法運用於家庭教育,相信成功率絕對是高於三千分之一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