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居家 33–不把壞情緒帶到餐桌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一家人的同桌晚餐是最幸福的了,但如果美好的吃飯時間淪為子女的教訓場,或是拿一天積累的壞心情來佐餐,可惜了美食當前卻如嚼蠟。話要好好說,飯要好好吃,才能吃的開心活的健康喔 !
圖中的這家人,父親不悅地握著拳、板著臉,孩子氣呼呼地背對大人,而媽媽則是不知所措,苦惱地想著該怎麼化解今生伴侶和前世情人的糾紛,讓大家能好好地吃一頓飯。
上班族的家長往往帶著一天的壓力與疲憊返家,因此容易把工作中延伸的煩惱帶回家,唉聲嘆氣或看什麼都不順眼,風雨欲來的低氣壓連帶家人的心情。
而孩子通常更不擅於情緒管理,開心時像跳耀的音符,不高興時想哭就哭、生起氣來蠻不講理。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卻不是我們的出氣筒,可以靜下心來面對自己的煩惱、情緒,在私人空間發洩胸中的悶氣,卻不應該任由壞情緒蔓延,讓煩惱之火延燒到家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用餐時間的嘆息、訓斥、動怒、沮喪……等不但影響家人的心情,還會影響到大家消化,既辜負用心煮飯的媽媽的用心,也讓入口的美食成為腸胃中的濁氣、血液中的毒素。
所以,雪公老師在《常禮舉要》裡特別提出「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所以要教訓孩子,請在飯後,而且,最好是在幫忙收拾完餐桌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