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事實上許多家庭中保存下來的老規矩,其中都隱藏著古人的智慧與文化的內涵。在現代人強調創新的同時,我們是否也不經意地把一些美好的品德與習慣給革除了呢。不僅如此,保留家中的老規矩其實也是孝道的一種,對於家中長者濃濃的思念,也全都隱藏在那老規矩裡啊。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學而篇第一 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安國注:「父在,子不得自專。故觀其志而已。父沒,乃觀其行也。孝子在喪,哀慕猶若父在,無所改於父之道也。」
此章為夫子論孝。父在世,子不得專,但觀其心志是否肖父。例如父有善行,則承順之,有不善行,則幾諫之。父歿,子得自專,乃觀其行為。居喪三年,哀思猶若父存,不改於父之道。如此可謂孝矣。
經文:「觀其志。觀其行。」古人有謂觀父之志,觀父之行。今依孔注及皇、邢二疏,仍作觀子之志,觀子之行講。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是就善者而言。如不善,則非不可改。然如非善非惡,乃父所守之家中舊規矩,則以不改為是。
里仁篇第四 第二十章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此章與學而篇同,集注胡氏謂為複出,而逸其半。先儒考漢石經亦有此章,當是弟子各記所聞。劉氏正義云:「案論語中重出者數章,自緣聖人屢言及此,故記者隨文記之。春秋繁露祭義篇,孔子曰:書之重,辭之複,嗚乎,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鄭注曰:「孝子在喪,哀戚思慕,無所改其父之道,非心之所忍為也。」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