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守喪之孝第44課

課程簡介

古代國君喪父後依照禮制守喪,三年不聞政事。物換星移,時至今日,即使想守喪三年環境也不允許,那麼孝子應該如何表達追念的孝心呢?其中的精神與價值再現代如何延續,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課程教材

論語講要 憲問篇第十四 第四十章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

子張引尚書所說:「高宗諒陰,三年不言」,問孔子,何謂也。

據皇侃疏,高宗是殷朝中興之帝,名武丁,德高而可崇,故稱高宗。

諒陰,諸注採鄭康成說,指天子居喪所住的凶廬,本字是梁庵,其作諒陰,或作亮陰等,都是假借字,諒陰即讀梁庵音。

殷高宗武丁,他的父王小乙死,他依古禮守三年喪,書經記載他住在凶廬裡,三年不與外人交談。子張問孔子,何謂也,意思是說,三年不言,政治怎麼辦。

孔子答復,何止高宗,古時人君都是如此。君薨,就是人君去世,雖由太子繼位,但太子必須守喪三年,喪期未滿,不能聽政,由冢宰代理政事。百官總己,各盡自己的職事,聽命於冢宰。冢宰又稱太宰,即是後世所稱的宰相。

古注,在孔子時,人君已不行三年喪之禮,子張因此發問,以起孔子之教。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