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繼上一堂課,子貢問博施濟眾是否就是仁之後,本章子貢問孔子實行仁道的方法是什麼呢?
孔子先以比喻答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住在這國家,要事奉這國家的賢大夫,要結交有仁德的士人,這就是行仁的內涵。究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諺,為什麼是行仁的方法?比喻中的工匠、要完成的事項、所要磨利的器具又各自指涉什麼?後文提到的賢大夫和士人有何不同?我們應該如何分辨、並在生活周遭與這樣的人結識相處呢?為什麼與這些人結交就是行仁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實踐仁道、長養仁心呢?
仁者的形象與行仁的方法,皆是我們修身學道、了解孔子內涵中相當重要的學問,透過本章唐老師的解說與引導,我們將對自身學習產生更多快樂與興趣。
課程教材
論語 衛靈公篇第十五 第十章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貢問孔子,怎樣為仁,據劉氏正義,為仁當行仁講。孔子先說比喻,工匠想做好工作,必先使其工具鋒利,然後為子貢說為仁之道,居在這國家裡,要事奉這國家的賢大夫,要結交有仁德的士人。事賢大夫,可以隨之學習,友其仁士,則有所切磋。
皇疏:「大夫言賢,士云仁,互言之也。」
士是不在位的讀書人,士有仁德而又年長者,也可以事之為師,此處是指與自己年齡相等者,可與他結交為友。
學者有良師益友,才能成就其道德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