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時節》35–孔丈人挑女婿 愈看愈有趣
歸寧,既是讓女子對父母一解思親之情,也是父母瞭解女兒的婚姻狀況的良機。古代女子的婚姻多半身不由己,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因此父母怎麼幫女兒挑個好老公就是一件人生大事。歷史上挑女婿有獨到眼光的人不少,最有名的應該是挑中王羲之這個東床快婿的郗太傅了,另外還有孔子選婿的標準也是很跌破眾人眼鏡的。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叫歸寧、回門。
寧,安也,是問安的意思。歸寧就是返家省親問安。不論是女子出嫁三天的歸寧還是一年一次的歸寧,甚至是永久離開夫家回到娘家都是歸寧。
歸寧最早的記載見諸於《詩經》〈周南.葛蕈〉:「害浣害否 歸寧父母」,意思是該洗的衣服都洗了,回家探望父母去。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也就是諸侯千金返娘家探親稱來,因為被休妻而回娘家稱作來歸。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女子歸寧的習俗。三千年來,歸寧的日子或有不同,有時一年一次有時一年多次。比如宋朝以正月二日、四日、六日歸寧父母,若父母已歿,則在正月三日或七日歸寧兄弟。明朝則把五月五日(重五)和九月九日(重九)訂為女兒節,女子可以在這兩個節日回家探親。
歸寧,既是讓女子對父母一解思親之情,也是父母瞭解女兒的婚姻狀況的良機。古代女子的婚姻多半身不由己,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因此父母怎麼幫女兒挑個好老公就是一件人生大事。歷史上挑女婿有獨到眼光的人不少,最有名的應該是挑中王羲之這個東床快婿的郗太傅了,另外還有孔子選婿的標準也是很跌破眾人眼鏡的。
孔子三千弟子,才華出眾者比比皆是,卻將唯一的女兒嫁給曾經身陷囹圄的公冶長。在論語裡孔子只提到公冶長雖受牢獄之災,但非其應得之罪,所以把女兒嫁給他,短短幾句話讓後世百思不解、推敲不已,到底公冶長有什麼能耐能娶到至聖先師的千金? 公冶長為孔門72賢之一,可見其賢德是有被肯定的,孔子講究德行,無辜受罪的公冶長有德受辱,想必是不怨天尤人,在逆境中展現出器量與品格而得到孔子肯定。
識人須有眼力,尤其關乎終生大事,孔子獨到的選人眼光可為後世參考,選人以品德為重,如此當女兒女婿回娘家時,才會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愈看愈喜歡。
時至今日,回娘家已是常事,但大年初二的習俗給了從年前一路忙到初一的媳婦喘息的機會,讓媳婦們在先生的陪同下轉換角色回父母家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