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氏16-13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白話解釋】
陳亢:孔子弟子,字子禽。伯魚:孔子兒子,名鯉,字伯魚。亦受學於孔子。
陳亢問伯魚:你在家有異於我們的聽聞嗎?因為是孔子的兒子,或許父親對兒子會特別教導。伯魚回答:未曾聽過特別的道理。但父子在家中當有說話的時候,因此,伯魚將他在家中兩次所聞告訴陳亢。孔子曾有一次獨立站在廳堂,伯魚快步走過,孔子問他:你學詩了嗎?伯魚回答:還沒。孔子說:不學詩,便不知言語之道,無法與人說話。伯魚聽了,就退下來學詩。又有一次,孔子一個人站在那裡,伯魚快步走過,孔子問他:你學禮了嗎?伯魚回答:還沒。孔子說:不學禮,不知如何立身處世。伯魚聽了,便退下來學禮。伯魚結束回答說,我只單獨聽過學詩學禮這兩件事。陳亢離開後,喜悅的說:我只問伯魚是否有特別的聽聞這一件事,結果反而得到三件事,得知學詩、學禮的重要,第三件事雖伯魚未說,但陳亢悟知君子教兒子與教學生同,並沒有獨厚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們一視同仁。
【章旨】
記述孔子大公無私的態度,教育兒子的方法與一般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