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堯曰20-1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字詞解釋】
玄牡:黑色的犧牛,夏代祭祀用牲尚黑,湯在此時,仍用夏禮。
簡:閱,看得很清楚。
賚:賜。「周有大賚」即周家受天大賜。
說:音義同「悅」,悅服。
【歷史背景】
這是帝堯在禪讓之際,命舜之辭。
【白話解釋】
堯先發咨嗟的嘆息聲,然後呼喚舜:舜啊,天道、天命、曆數都該你了,你有天命當皇帝,你一定要能信實的執持中道,使善政可以一直擴充出去,窮盡到四海,如此老天給你的祿位、好命會不斷延續到你壽終,子孫後代都能蒙受你的陰德而得好命。後來舜讓位給禹,也是用這樣的辭句命禹。
此命辭也可解為:為政當念四海困窮,善施仁政解除國窮之苦。因為此時洪水氾濫,是四海困窮之徵,當憂恤受貧困所苦之民。天所賜予的祿位,當期望長享終身。這代表仁政持續的好結果。亦可解為:假如四海之內人民生活陷入貧窮困苦,上天所賜祿位,也會永遠終止。
商湯王伐夏桀王,告天的誓詞說,我小子履,很斗膽的用黑色的犧牛祭祀昭告上帝,夏桀有大罪,不敢赦免他的罪,夏桀王是上帝的臣子,幫忙上帝管理一方,所犯的罪已不能被隱蔽,上帝心裡看的很清楚。我本身有討伐的罪,請上帝不要牽連其他百姓,百姓若有罪,罪都在我。
周武王討伐商紂激勵部隊的誓詞說道:周朝受到天很大的賞賜,老天爺對這個國家最大的厚愛就是讓這個國家善於經論天下的人才(治理之臣)很多。紂王雖然有至親,但是不如周家有仁人可用(本段亦可解為周家雖有最親的人,但若不善亦須黜退。若是仁者,雖非周家之親,亦必重用)。我推展政治、教育,如果百姓有過,都算在我身上。
以上講的是二帝三王的修學法,他們是如何推展大同與小康的盛世呢?首先在民生上謹慎,審察確定度量衡,使民間貿易公平,並審明禮樂的法度,將各種官位恢復,如此則教化與政令都能施展。已經滅絕的國家將之復興;為已經絕祀的賢卿大夫立後,繼續世襲;舉用在鄉間有德有才的平民百姓,就會得到天下人民的歸心。所重視的是:人民糧食、喪禮、祭祀。重視人民,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根本;重視食,因為人民以食為天;重視喪禮與祭祀,是因為教民以德。寬厚的對待老百姓,就會得到眾人歸附;為政公平,則得人民信任。辦事有效率、次第、方法,則有事功。為政公平、公正、公開,則人民心悅誠服。
【章旨】
此章歷敘堯舜禹湯文武的政績,統論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