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白話解釋】

歷史背景:這是晉國的一次內亂,史事難考。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自昭公以後,六卿日漸強大。六卿就是韓、趙、魏、范、中行,以及智氏。後來智伯與趙、韓、魏合力滅范氏及中行氏,共分范、中行氏土地以為邑。不久趙襄子、韓康子,又共殺智伯,盡分其地。最後三家分晉,而為韓、趙、魏三國的結局。當時六卿時挾晉君攻伐異己,各自擴張私家權利,而無公是公非。

佛肸:春秋時魯國人,在晉國做官,是晉大夫趙簡子的家臣,擔任中牟宰,在中牟的地方叛變。

佛肸使人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以為然地說:我從前曾聽夫子說過這兩句話:本身做不善之事的人,君子不到他那裡。然而現在佛肸根據中牟反叛,夫子卻要往他那裡,這要怎麼說呢?孔子答覆子路:是的,我是有此一說。但是我不是也有堅白之說嗎?也就是真正堅的東西,怎麼磨也不會薄。真正白的東西,怎麼染也不會黑。我豈能像匏瓜星那樣懸繫在天空,而為不可食之物,比喻孔子不願在世間做無用之人。

孔子的道德已達至堅至白的境地,不亂處在怎樣的濁亂環境,不受絲毫汙染或傷害,一心為了行道,所以公山氏召、佛肸召,都有想要前往的意思,但是結果都未往,一定有未往的道理,不是古今各家註解所能了解。

【章旨】

此章亦言孔子欲不擇地而治。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