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白話解釋】

 公叔文子:衛國大夫公孫拔。

公明賈:衛大夫,姓公明,名賈。

孔子聽說衛國大夫公叔文子不苟言笑、臨財也不苟取,而問公明賈,這話是真的嗎?

公明賈回答:告訴您這番話的人言過其實了,公叔文子是在適當的時機才說話,所以別人不厭惡他說話。內心真正覺得快樂時才會笑,沒有虛情,所以別人不厭惡他笑。當見到有利可得時,他會思考是否合乎義理,合則取,不合則不取,取得正當,所以別人不會厭惡他取。綜觀這三項,公叔文子並非不言、不笑、不取,而是言、笑、取都恰如其分,所以別人不討厭。孔子說公明賈讚公叔文子的話也是言過其實,不方便直接反對,而善巧的說:原來是這樣子阿,不過真的是這樣的嗎?

【章旨】

此章孔子對言衛大夫公孫拔的為人有疑,並疑公明賈也是言過其實,因為如此論公叔文子的為人,幾已入聖人之域了。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