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而7-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白話解釋】
本章桓魋是宋桓公的後代司馬向魁,由於是桓公之族,所以稱桓魋,此人品德差,不思國君厚愛之恩,反而想要謀反。
在周敬王二十六年,魯哀公元年,孔子五十八歲時,離開衛國往曹國去,曹人不予接納,遂又離開曹國去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習禮,此時桓魋為宋國執政大夫,執掌兵馬,派人砍伐那棵大樹,並欲殺害孔子,弟子們想要抵抗,孔子不許。催促孔子快速離開以避禍,孔子卻從容地說:上天賦予我推行文化道統的使命,則桓魋又能奈我何?聖人處於變局,知道憑著自己的德性、智慧,可以從容超越逆境,小人是無從妨害的。聖人除了承接天命外,也懂得趨吉避凶的權變之道,所以孔子變更服裝離開宋國,即得脫險。
孔子在宋與弟子們演禮,為什麼桓魁欲殺之呢?或者是孔子對他有些的批評,或者是擔心孔子留在宋國會威脅到他的政治地位與利益。
【章旨】
此章言孔子處於困厄危險之境,卻能無憂無懼。且據天道福善之理,解弟子憂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