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白話解釋】

樊遲請求做農學種五穀,孔子說:種糧食,我比不了老農。樊遲又請學種菜,種菜比做農容易,孔子說:我比不了種圃的老人。待樊遲出去後,孔子批評樊遲志氣太小,為其餘弟子說明不用學稼的道理:種五穀、治園圃種菜蔬的事情,都是老農老圃的事。在上位的為政者如果好禮,民眾就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好義,民眾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好信,民眾就不敢不誠實相待。在上位的為政者若能如此,則四方的人民自然背著小孩舉家來歸附,何用自己耕稼種菜?意即致力於治國平天下的大業,不要分心去種穀種菜,種穀種菜的事情自然有農業專家如老農老圃去做。

此章樊遲請學莊稼做農以及請學種菜,乃因當時政治不好,禮樂行不通,所以他藉此諷勸孔子教民稼穡,這樣對民生也有益處。但孔子不以為然,培養人才與辦政治才是真正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章旨】

此章言禮、義、信,為治民之要。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