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白話解釋】

樊遲跟從孔子到魯國的雩祭壇遊覽。該處在曲阜城外一里許,為一風景區,該處有求雨的祭壇,孔子常帶弟子們到此遊覽,樊遲把握與師出遊的機會,雖是遊覽不忘求學,而問:如何才能增進德行,改正過惡,明辨是非不令自己迷惑?這三句或是求雨之詞,孔子稱讚樊遲所問的三件事說:問得太好了。先做事,後才得報酬,此即先義後利,這不就是增進自己的德行嗎?自己內心隱藏過失,立刻改正,修去自己心中的惡都尚且來不及,那有時間去改他人的惡,能如此這不就是改正自己心中的過惡嗎?忍不住一時忿怒,與別人計較、對抗,忘了自己和親人的安危,這不就是自身的迷惑嗎?一時忿怒情緒剛引發時,就要考慮後患,而不衝動,免為自身及父母召來災禍,這樣就是辨惑,不令自己有糊塗的行為。

【章旨】

此章言修身之事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