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淵12-3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歷史背景】
司馬牛,名耕字子牛,宋國人,孔子弟子。司馬桓魋是他哥哥,很得宋景公的寵信,卻暗自擴充自己的政治實力,並有意奪國君之位,而謀害宋景公,司馬牛深恐哥哥謀反成功,便是弒君篡位,天下人皆得誅之。謀反失敗,也必招來滅族之禍,憂國憂兄,陷入兩難,即便司馬桓魋是他哥哥,他也無力阻止哥哥謀反,更不能幫助他。因而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是好,但又不能明說,所以向孔子問仁。
【白話解釋】
司馬牛向孔子問仁。孔子知其問意,便答覆他說:一個有仁心的人,說話會難以說出口。因為自己解決不了,告訴別人,別人也無法幫你解決,若考慮到別人也難為,就不能輕易說出口。司馬牛又問:有話難以說出口,這就是仁嗎?孔子解釋:一個人遇到為難的事情,說給別人聽,無非是想求人代辦,或求人代出主意,如果他人無力代辦,也不能代出主意,或將你的事傳揚開來,這樣不但於事無補,且令人為難,反而洩漏了家裡事,惹出更多的麻煩。基於這樣的顧慮,所以為難之事,不輕易說,這就是仁
【章旨】
此章是孔子教司馬牛行仁道的方法在於「訒」,不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