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罕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白話解釋】
歷史背景:君子志在行道,雖道不行,但不怨天、不尤人。此處不行,可以到別處,此乃退而求其次的用世思想。本章即是孔子想要往九夷行道,非是要藏身於九夷。九夷在何處,不必詳考,就當時來講,在中國以外的,沒有受過中原文化教化的地方,可謂之九夷。
孔子想要移居九夷。有人不了解孔子化夷之志,而認為:九夷之地文化閉塞落後,是一個鄙陋之地,住到那個地方有什麼意思呢。孔子回答:有道德學問的君子去住,能夠教化人群,還有什麼陋不陋的呢?意即君子居在那裡,就不陋了。例如地處蠻貊之邦的臺灣,在一九四九年戰亂,有許多人仁人君子大儒來臺並教化臺灣人,臺灣不但不落後,反而成為文化道統的保存處。
【章旨】
此章可見地方的鄙陋與否關鍵在人,有君子居住,何陋之有。此章也可窺見孔子存心淑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