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而7-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白話解釋】
陳國司敗,即是司寇之官。
巫馬期,姓巫名施,字子期,孔子弟子,少孔子三十歲。為人勤奮謹慎,曾任單父的縣長,星星還在天空的清晨就出門辦公,到了夜晚天上繁星滿佈時才回家,所謂以星出,以星入。此人治理單父日夜匪懈,凡事親力親為,故能小治單父。
此章是孔子周遊列國到了陳國,陳國的司敗故意問孔子:魯昭公娶同姓女是知禮嗎?孔子回答:知禮。陳司敗不敢再問,等到孔子退,陳司敗就向巫馬期作揖,請他前進幾步而說:我聽聞君子(孔子)不偏私某人,現在看來君子(孔子)也有私心,為什麼呢?魯昭公娶吳國的女子,吳國又是周家的同姓,魯昭公為了避諱娶同姓女,不好稱呼她姓姬,只稱呼她為吳孟子(吳國的大小姐),如果說魯君知禮,則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這番話報告孔子。孔子說:我很幸運,假使我有過錯,他人必然知道。
此段情境孔子看似被羞辱,實則正好顯示孔子的知禮,因為諱國君之惡本來就是禮,今由陳司敗舉出孔子之非,則千載的人不會誤會昭公知禮,而孔子的過失亦不成為過失。
【章旨】
依周禮同姓不婚,孔子諱國君之惡,反是守禮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