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冶長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白話解釋】
令尹,楚國官名,指宰相。子文,楚國有名的宰相。對楚國的強大和北上爭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據左傳記載,子文於鲁莊公三十年開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讓位給子玉,其中相距二十八年,在這二十八年中,幾次被罷免又被任命。
子張問說:楚國的宰相子文,三次上台做宰相而沒有喜色,三次罷相而沒有不悅之色。且以舊政告知新令尹,必有所根據,其人如何?孔子回答:這樣稱得上盡忠。子張又問:這樣稱得上是仁嗎?孔子回答:但聞他盡忠職守,沒有智慧者焉有仁心?
子張又舉齊國大夫崔子弒齊莊公,因莊公私通他的妻子姜氏。而與崔杼同朝的陳文子,擁有十輛車子,四十匹馬,他放棄了車馬財富而逃到其他國家,但去到了他國,覺得各國都有如崔杼般僭越君王的臣子,所以陳文子一再的逃離。子張故問,陳文子如何,可以稱得上仁嗎?孔子回答:只能算是清流,因為齊君昏庸,未曾聽聞文子進諫,亦未曾聽聞他阻擋崔子弒君,是為不智,又怎麼能稱為仁者。然得一清字,亦得一種人品,今世尤可貴。
【章旨】
此章明仁之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