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白話解釋】

孔文子,衛大夫孔圉。文,是他的諡號。

子貢問說:衛大夫孔文子,生前亂於家世,其為人不足道,何以死後諡號為「文」。孔子回答的是:大抵聰明的人不甚好學,文子不然。不但聰敏好學,且不恥下問,他能以貴問於賤,以高問於低,以長問於少,以多問於寡。別人以為下問為羞恥,文子不然。文子雖有其他不善,然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二者,可以「文」的諡號稱之。聖人隱惡揚善,厚道之教,於此可見。

【章旨】

記孔子不隱沒人善。

參考:據左傳魯哀公十一年載:衛國有貴族名太叔疾,本娶宋子朝為妻,後與其妻妹私通。孔文子有女名孔姞,欲與太叔疾攀親,使疾與子朝離婚,然後再娶自己的女兒。不料婚後,太叔疾仍與前妻之妹來往,且安置在犁地(衛邑)作為外室,孔文子聽到這消息非常氣憤,要派兵攻打太叔疾,疾即逃往宋國,文子叫疾弟收孔姞為繼室。文子為人如此,而諡號為「文」,子貢懷疑名不符實,故有此章之問。考文子死於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卒於十六年夏四月,那麼此次問答一定在魯哀公十五年到十六年初的一段時間內無疑。孔子以此二語許之。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