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冶長5-13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白話解釋】
孔子之學有本性,有天道、有人道。子貢說:孔子形而下的學問,即六藝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是為了要修明政治,辦好國家的事,此屬人道,諸弟子所共修,孔子經常講習,故可得而聞。至於性與天道,則深微難知,孔子罕言,所以不可得而聞,能知道的,僅顏子、曾子、子貢幾人而已。
中庸、周易皆講性與天道,然不得其人,則不能傳。且性與天道及文章,實乃彼此互相資助,文章是用來闡發性與天道,性與天道令文章有光采。若文章無關於性與天道,是後世雕蟲小技,泛語浮說,哪裡是夫子的文章?性與天道不見於文字,則無由闡明。所以夫子的文章即夫子闡明性與天道之言,言言皆文,言言皆道,日用平常無非性與天道的運用。只不過學者有迷悟之別,迷則文章、性與天道各別,悟則文章是性與天道,性與天道是文章。如此說來,本章子貢所說有誤嗎?正好相反,此乃子貢體悟之言,因受困於陳蔡而得聞性與天道,不禁讚歎之。夫子與子貢言性與天道散見於論語,如言: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或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或曰:吾一以貫之。等等篇章,皆以性與天道指矣。子貢既聞之又心有所體會,故讚美之,猶如顏回喟然歎曰章。
【章旨】
此章言夫子之道,深微難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