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白話解釋】

孔子說:財多與位高是人所貪戀的,但必須取之有道,才是可居可取。如果不是以仁義之道而得財富權貴,仁者不居不取,即所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反之,無財無位,生活貧困是人所嫌惡的。君子行道,應當得富貴,而反得貧賤,此時賢能的君子深知,時代有否有泰。在否閉不順的時候,君子雖有能力去除貧賤,但若必須捨去所行的善道,則寧守善道,而不去貧賤。

君子捨棄了仁心仁事,如何得成名為君子?君子既然不可以捨去仁,則須經常保持仁心,在平常即使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違背仁心。在最匆忙、遇到緊急問題的時候,心必定安在仁上。在遭遇危險,甚至面臨死亡之際,他的心也必定安在仁上,可見君子無時無刻皆不離仁心。

【章旨】

此章言君子行義存仁的形象。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