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佾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白話解釋】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魯大夫施伯向魯莊公說,管仲,是天下的賢人,非常大器。蓋當時有以為管仲是大器者,所以夫子辨之。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小。有人聽聞,誤以為儉。孔子說:管仲有三個府庫藏,用以收藏財貨。管事的家臣,各有專職,不互相兼職,違背了大夫雖有家臣,不得每事立官,當使一官兼採餘事的禮制,此皆奢豪不節儉。
本段另解: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小。有人聽聞,誤以為儉。孔子說:管仲從朝廷出有三處府第可歸,且皆有鐘鼎、帷帳等設備及國君賞賜的許多寶物,三處皆設有管事的家臣,各有專職,不互相兼職,違背了大夫雖有家臣,不得每事立官,當使一官兼採餘事的禮制,此皆奢豪不節儉。
三歸是國君所賜,依禮,長者所賜,不得不受,有人又以為管仲知禮,孔子遂舉事例辨其不知禮。國君為別於內外,樹屏風於大門外,而今管仲亦如人君樹屏風以閉塞大門,由此可見管仲之驕僭不遜,也是器小易盈之證。另外,兩國國君之間舉行宴會,會在兩個柱子之間設臺子,主人酌酒敬賓,賓在筵前受爵杯,飲畢,各將其酒杯反過來放在臺子上面,稱為反坫。此反爵土臺僅是人君可以享有,管仲只是大夫,而堂上亦有反爵之坫,僭濫如此,是不知禮。管仲如果知禮,則誰會不知禮。
雖然,孔子亦曾讚管仲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此謂其器小哉。乃責其奢侈越禮,驕矜失禮為器小。
【章旨】
此章辨管仲器小,奢華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