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白話解釋】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魯國人,孔子弟子,善於言語。

社:古時祭土神,要立一木,以為神的憑依,此木稱為社主。

在魯哀公四年六月社發生火災,哀公表面上想要再立社主,以社主的事情問宰我,實際上想要誅除三家權臣,而不敢明說。宰我即知其意,也用隱語答覆哀公。宰我說:做社主所用的木料,夏代用松,殷代用柏,周代用栗。宰我又說,用粟的意思,在使人民恐懼戰栗,即答三家可誅。孔子聽悉哀公與宰我此一問答,便說,哀公失政,三家專權的局勢,形成已久,再說無用,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說了(成事不說)。再者,事情已經發展到某種地步,事雖未成,但已無法挽回,也就不要再勸了。三家已經遂心成事。宰我今對哀公進諫,為時已晚,不如不諫(遂事不諫)。宰我對哀公書說的話,雖不適當,或恐禍及魯君及孔門,然而已經說出,我也不追咎宰我了(既往不咎)。

【章旨】

此章明三代各以所宜木為其社主,宰我不知時宜而妄對,孔子雖言既往不咎,實則隱藏責其失言。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