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白話解釋】

旅是古時候祭祀的名稱,非平常的祭祀,是有重大的事情,才會舉行,以祭天的玉器陳列於几上,祈禱而埋之。天子祭天下的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五嶽是天子祭祀,但是那一嶽如果在那個國家之內,國君也可以祭。泰山在魯國、齊國,則魯國、齊國的國君可祭。

魯國大夫季孫氏要去祭泰山,然天下名山大川只有天子才能祭,以及魯君、齊君在其境內可祭,季氏只是魯國的大夫,他也要去祭泰山,這是嚴重的僭禮。當時冉求在季氏家作家臣,孔子便問冉有說,你是他的家臣,你能不能勸諫他,挽救這樣的情勢?冉有回答不能,孔子遂感歎的說,難道泰山之神會不如林放嗎?普通人如林放,尚且知道問禮的根本,泰山之神,豈不知禮。祭祀合乎禮,神才會接受,否則不能受。季氏目無天子,目無國君,泰山肯接受嗎?難道泰山之神尚不如林放嗎?

【章旨】

此章譏歎季氏祭泰山非禮,然不說季氏而說泰山,言語溫和,然聞之令人足誡。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