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傳承的時節》25–霜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始於陽曆十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二十四日之間,為期十五日。此時天氣越來越冷,地表的溫度低、水蒸氣散發不快,露水凝結成霜而下降,在植物或地面上,結成水晶狀的細冰,不同地區感受到的霜降不同,台灣平地出現結霜的機會不多,大陸許多地區霜降能明顯感受,在大陸北方,夜間氣溫甚至會下降至零度左右。 霜降時節氣溫較低,已開始接近冬天的天氣了。於此節氣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旺盛,易導致胃病產生。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好發的高峰期。因寒冷的刺激,人體需要熱量消耗增多,食慾增加,人體新陳代謝也增強,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易發生混亂,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也變多,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的負擔,影響胃壁潰瘍處的修復,因此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別注重自我保養。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始於陽曆十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二十四日之間,為期十五日。此時天氣越來越冷,地表的溫度低、水蒸氣散發不快,露水凝結成霜而下降,在植物或地面上,結成水晶狀的細冰,不同地區感受到的霜降不同,台灣平地出現結霜的機會不多,大陸許多地區霜降能明顯感受,在大陸北方,夜間氣溫甚至會下降至零度左右。 

    霜降的三候現象為「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指得是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頗有秋決天祭之意味。此時節大地上除了常春樹外的綠葉,都因遇霜而枯黃,片片凋落。蟄蟲在霜降後躲入洞中,不吃不動,垂下頭來準備進入冬眠狀態。
     
    秋天的節氣總是給人肅殺卻又美麗的印象,霜降也是個優美的名字,歷代也有不少霜降的詩詞,唐朝詩人白居易就曾在不同時期寫過兩首關於霜降的詩,《謫居》詩「面瘦頭斑四十四,遠謫江州爲郡吏。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羸爲何事。火燒寒澗松爲燼,霜降春林花委地。遭時榮悴一時間,豈是昭昭上天意」,詩中白居易以霜降比喻人生的起落,榮粹都是一時的,等待春回大地的那一天。 

    過了五年,白居易寫下《歲晚》一詩,「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亦嚐心與口,靜念私自言。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謫居的日子並沒有結束,但此時詩人的心境已有所轉變,隨遇而安,懂得心安居易了。
     
    可見同為霜降,心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體悟與感受,懂得調適自己的生活態度,就可以享有精彩的人生。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之道-霜降

    霜降露水凝結為霜,表示天氣更冷了,是為秋季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天向冬天過度的一個節氣,因為此時氣溫較地,已開始接近冬天的天氣了。於此節氣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旺盛,易導致胃病產生。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好發的高峰期。因寒冷的刺激,人體需要熱量消耗增多,食慾增加,人體新陳代謝也增強,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易發生混亂,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也變多,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的負擔,影響胃壁潰瘍處的修復,因此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別注重自我保養。

    根據中醫養生學,秋季宜平補,四神湯是不錯的選擇,其藥材包括山藥、蓮子、芡實、茯苓,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也有人以薏苡仁取代了茯苓,又或著在基本方中再加上薏苡仁、當歸等等,不過因為秋季需平補的關係,再者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吃當歸,故宜酌量使用,甚至不使用。

    另外艾灸神闕穴(就是肚臍),可以除去腸胃寒氣,削一片薑,刺幾個小洞,然後把艾條的細末撚成黃豆大小的小團,放在薑片上點著,可達到溫裡通氣的作用,對於虛寒體質的人,非常合適。若腸胃受寒時,必須謹記一點,剛受寒時,切莫急著灌熱水,因為腸胃剛受寒時,還處於收縮狀態,突然灌進腸胃的熱水,會使之受傷,用艾灸是最好的方法。千萬不能小看肚臍,此處是人體與外界相通的一個闕口,媽媽們記得,不要讓孩子去摳肚臍,人身上的熱氣容易因為這樣而散了出去,容易導致腸胃受寒,另外在孩子睡覺時,記得肚子要保暖喔。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