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傳承的時節》14–立夏

    炎熱的夏天開始了!立夏,「夏」是大的意思,萬物經歷春天的成長,到了夏天,作物都長大了,因而名為立夏。 此時節陽氣旺盛,作物快速成長,稻子進入抽穗期,在穀雨後採摘的新茶,立夏時已焙好,可以品茗嘗鮮。 而立夏最重要的環節就屬母親節了,一起來了解立夏的含意、母親節的由來,及如何有意義的度過吧!

    立夏,也就是開始夏天了,時節大約是國曆五月初,為期十五天。「夏」是大的意思,萬物經歷春天的成長,到了夏天,作物都長大了,因而名為立夏。

    立夏三候分別為「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夏天陽氣旺盛,是作物生長的良機,此時螻蟈(蛙之屬)開始鳴叫,蚯蚓也因為雨量增加而鑽出地面,蔓藤快速長大,可以開始採收夏瓜。

    此時節,稻子進入抽穗期,各種病蟲害陸續發生,農人必須積極防範。古代沒有氣象預報,所以他們會以青蛙是否鳴叫來分辨當年夏天會不會鬧水災,判斷是否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古代常以「立夏」這天的天氣狀況好壞,作為判斷當季天氣好壞的準則。

    古代有迎夏活動,也就是在立夏前三天,太史竭告天子某日為立夏日,天子先行齋戒,至立夏日,便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七里之處迎夏。

    此次節氣圖以不同的綠色表徵炎炎夏日的到來,畫中的男孩端著一杯新鮮的好茶,表徵在穀雨後採摘的新茶,在立夏時已焙好,可以品茗嘗鮮。

    而立夏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母親節了,全國性的母親節是在一九0七年由費城的安娜所發起訂定的。為了緬懷已逝的母親,她說服了所屬的教會在母親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辦追思悼念活動。後來人們在母親節當天,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表達感激之情及敬意。白色康乃馨訴說悠長的思念,追憶已過世的母親。紅色康乃馨獻給尚健在的母親,讚揚母愛的偉大神聖、家庭的溫馨和諧。然時下的母親節,已淪為商業的犧牲品,與一般節日無異,或家庭聚會,吃吃喝喝,或買商品聊表謝意,已失去了創辦的初衷及意義,使得母親節發起人在死前痛苦的表示,她後悔發起創立母親節。

    然而,母親節的設立仍有其必要,要如何賦予母親節意義與價值,這觀待我們的體認與作法。中國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講究尊親、弗辱、倫常、和順、敬養、無違等概念,孝,可說是中華文化之根,不可偏廢,須養父母之身,順父母之心,竭盡其力。而「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可見孝敬父母只是開始,此後必須不斷進德修業,學習內聖外王的大道,才是真正的孝。母親節是表達孝道的好時機,藉此可以全家共同經營正法,做有意義的事情。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之道-立夏

    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漸變熱,萬物進入旺盛生長的節氣。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所以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養生要點著重在心臟的保養。
    《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醫學入門‧臟腑》說:「…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萬物由之盛長,不著色象,未有何有,謂無復存,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
    心有血肉之心與神明之心,血肉之心指的是實質的心臟,推動血液運行。神明之心指無具體形態的、主宰人精神活動的心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功能。所以入夏時節情緒方面也要慎防大喜大悲。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到了夜晚溫度依舊很高,容易讓人難以入眠,而晝長夜短,難免睡眠不足,而產生不良情緒,例如焦慮、急躁、憂鬱等等,甚則損害生理機能,例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等,結果惡性循環加重了睡眠障礙、甚至潰瘍、心血管疾病等等。
    故食療養生需要清補,葉菜瓜果是理想選擇,例如蓮藕、綠豆芽、茄子、銀耳、蓮子、苦瓜、黃瓜等等。而瓜類食用量必須適量,大量食用易造成體內過寒。夏季炎熱,苦味食物能恢復脾胃功能,能消炎抗菌,並有幫助消化,增加食慾,消除疲勞,降低火氣,抵制濕氣等功能,例如苦瓜、苦菜、茶葉、咖啡、可可等。
    睡眠方面,這個時節因為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晚上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應付白天能量的消耗,睡眠不足會破壞體內新陳代謝的平衡,長此以往,精神會萎靡不振,身體難保健康。
    習慣開冷氣睡覺的人,溫度最好維持在25~28℃之間,配合電扇,冷氣、電扇不可直接對著人吹,否則容易感冒,因為睡著時人體抵抗外界溫差的能力會大大降低。
    至於夏季常見的綜合症狀,如乏力、精神不濟、頭昏、體重下降、消化系統疾病,可以經由一些輕鬆的運動來改善,例如慢跑、散步等等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