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時節》12–清明
春分過後,節氣進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不管大人小孩,都對這首詩耳熟能詳,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清明不只是掃墓祭祖的節日,同時也是節氣。這段時日氣候漸漸回暖,天氣清爽明亮,草木蓬勃發展,適合春遊踏青,因而叫做「清明」。 祭祀能夠表彰報本還恩的孝道,踏青郊遊可以活絡筋骨,讓身心舒暢,大家一起來了解清明節氣的涵義、活動、飲食以及養生之道吧!
春分過後,節氣進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不管大人小孩,都對這首詩耳熟能詳,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清明不只是掃墓祭祖的節日,同時也是節氣。這段時日氣候漸漸回暖,天氣清爽明亮,草木蓬勃發展,適合春遊踏青,因而叫做「清明」。
清明的三候為「桐始華,田鼠化為駕,虹始見」,也就是白桐花滿山怒放,田鼠因陽氣漸盛而躲回洞穴中,此時鵪鶉鳥開始出現,在空中飛翔。而清明時節吹東南風,帶來豐沛的雨水,故常能見彩虹。
在清明節掃墓的傳統始於宋朝,祭祀能夠表彰報本還恩的孝道,還能帶動善良溫厚的社會風氣,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父母壽終時,須依喪禮,謹慎治理喪事,並以哀戚為重。喪葬之後,須依禮依時追念祭祀。祖父母以至歷代祖先,距今已遠,皆須追祭以時。祭祀時須誠心恭敬來緬懷先人的恩德,如此方能感應。
清明也是人們踏青郊遊的好日子,春分之後,百花盛開,不妨趁著美好的時節出去賞花、野餐、放風箏、跑跑跳跳,活絡筋骨,讓身心都得到舒展。古時候的女子甚少出門,唯有清明時節方有機會出門走動,盪鞦韆、蹴鞠(踢足球)都是不可缺少的活動。
至於清明的飲食,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潤餅,潤餅是應著寒食節而有的發明,它是以麵粉做成薄皮,裡頭包著豆芽菜、紅蘿蔔絲、筍絲、豆干絲...等各式各樣的餡料,灑上花生粉,捲成圓筒狀食用,口味深受大家喜愛。順便告訴大家包潤餅料多皮不破的小訣竅,首先先在盤中放一張薄皮,第一層先灑上花生粉以隔絕濕料,避免餅皮破掉。接著,開始放濕料,放的方法是由大至小、由粗至細,最後再捲餅前,還會再灑上一層花生粉,封住所有的料,你也可以試試看喔!
春光明媚的節氣,祭祀、郊遊、吃潤餅都有特殊涵意,把握清明節氣,做有意義的運用。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之道–清明
清明這個時節,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了,但是多雨、風大是這個時節的特色。氣溫隨降雨而降低,但雨停之後,氣溫又會不斷的升高。風大時候,空氣又變得乾燥,這種天氣最容易傷害到肺臟。很多人到了春天就感冒、咳嗽、流鼻涕,也有很多哮喘患者容易在春天發作。再者雖說清明已是四月,但肝臟仍處於旺盛狀態,所以此季節養生法要注意清肺,仍舊不宜過度補肝。
如何保護我們的肺,調息呼吸是最好的方式,加深呼吸的深度,利用擴胸運動輔助,深度的呼吸,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氣,同時把肺部鬱結之氣排出體外。再加上腹式呼吸(必須結合胸式呼吸)能使全身氣血通暢,加強肺部毒氣排出體外,而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
清明時節,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多食新鮮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烹調食物仍以清淡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