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正月初九是天公,也就是俗稱的玉皇大帝的生日,今天要準備各式祭品拜天公。 可是,玉皇大帝所居的天宮在哪裡呢?
時節,是每個人的共同記憶,一代傳承一代,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史,建立了一套強而有力的自然法則與倫理規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隨著一年一年的循環流轉,每個節日、節慶、時段,都有其意義,那是大自然的輪替;是宇宙的法則;是人類的的起居作息;是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也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傳承文化。
時節、節慶雖然在生活中傳承相襲,然而大多數的人並不知曉其重要性與背後的意義。其實,懂得時節的變化及含意,對我們多有好處,不只能提升知識,也能保留人文習俗,還是最天然的養生之道。
古時候以農立國,因此,季節的變更尤其重要,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經過兩千多年努力得出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歌裡很清楚而簡易的記載了時序的變化,歌詞道:「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個節氣有其專名,都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值得我們探討學習。
《傳承的時節》透過圖文配合的形式,帶大家深入了解節日與節氣的故事。並特別開闢中醫養生的專欄,讓大家隨著節氣的轉換,能正確的照料自己的身體與心情。若能了知這些節氣背後隱含的道理,就可以很清楚認真的過每一天,也更能體會時節之於我們的重要性,並把這個龐大的文化資產傳承下去。
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監製
民間習俗正月初九是天公,也就是俗稱的玉皇大帝的生日,今天要準備各式祭品拜天公。
可是,玉皇大帝所居的天宮在哪裡呢?
我們所處的宇宙浩瀚無垠,人類對於地球、太陽系的了解依然有限,遑論超出此外的各銀河系和神秘的黑洞。科學家有科學認知的宇宙,各文化也有各自的認知,例如基督教認知的世界全是由上帝一手創造,而佛教則有一套遠勝於其他文化的、更完整的宇宙觀。
佛教的宇宙觀裡,宇宙有三界二十八天,中間有座須彌山,而人們信仰的玉皇大帝就居住在須彌山頂的忉利天,是忉利天的天主,又名帝釋,或稱釋提桓因。在空間上,帝釋所掌管的忉利天共有三十三個天宮,帝釋居住在中央的善見城天,東西南北各有八個天宮,所以總計是三十三天。在時間上,天宮的一天相當於人間一百年。時間空間的廣大看似充滿神話的色彩,但似乎又隱然暗合科學的宇宙觀。
於是,在今天祭祀天公時,不妨也試著串習串習經典裡的浩瀚宇宙觀喔~
傳承的時節(連載中)
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