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81.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第186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互鄉的人民難溝通

 

互鄉是一個鄉的名字,具體在何處,已不可考,這一帶的人大體上都很難溝通,或是因為環境封閉,不了解外面狀況,導致看法僵硬固化,難以改變,或者庸俗、自以為是。互鄉裡有一位童子來見孔子,見讀「現」,也就是晚輩見長輩,有人引薦,「門人惑」,孔子的弟子很疑惑老師為何要見,一方面見面浪費時間,再者,萬一這位童子曲解話意,毀謗孔子,不就助長了他的惡嗎?

 

二、本章是孔子有教無類、「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證明

「子曰:與其進也」,孔子說,眼前互鄉的童子有心來見我,我就願意教。可見孔子有教無類,不看對方的種類、出生高賤,或是剛強難化,言語固執己見,孔子不管他過去如何,只要他當下有恭敬求法之心,孔子就讚許、鼓勵他上進,給予善言、觀點、建議來提攜他。至於他離開後退轉,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唯何甚」,唯是沒有意義的嘆息,甚是過的意思,何甚即何必拒人太甚。「人潔己以進」,此人不管過去如何,他當下至少潔己以進,調整動機、禮儀,自行束脩以上。孔子是立己之人,此人潔己以進上門,孔子就讚許、鼓勵他的潔,循循善誘來教他。

 

「不保其往也」,但是不保證此學生的未來,教育原則就是只問當下,就像隋煬帝的老師是佛家鼎鼎大名的智者大師,可是智者大師過世後,隋煬帝一直變壞,最後變成暴君、昏君,那無關於智者大師。倘若必得學生未來不退轉,眼前老師才願意教,那天下無可教之人,世界上也沒有這種能耐的老師。

 

三、悔箭入心無益,親近善知識才是人生正道

本章也告訴我們,縱使過去昏聵糊塗、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但在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不妨礙我們調整動機、心態恭敬,禮儀到位來學習,改變我們的現在、未來,這才是人生的出路。

 

有一句話叫做悔箭入心,這樣的人會不斷地悔恨過去造的惡,如此會障礙進步。老師如果一直計較此人的過去,也會痛失人才。最好的老師是能夠轉變學生不好的地方,把學生教好的時候,老師的功德是更大的。

 

 

述而篇第二十九白話解釋

【經文】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白話解釋】

孔子之時,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通人情世故、自以為是、難以接納他人的意見,很難溝通。鄉裡有一位未成年的童子來求見孔子,想不到孔子同意接見,弟子們不以為然,不明白夫子為何要接見互鄉的人,而且是一個小孩。孔子向弟子們解釋說:唉,何必絕人太甚,他誠心誠意地來見我,向我求學,求見當下必有一番潔身自好之心想要上進,我就稱許他能潔己來見我,至於他受教以後,是否故態復萌,則是我不能保證的。意即孔子不擔保童子往後的行持。

本章孔子對互鄉童子,不追問他的以往,也不預先揣測他的將來,只就當前誠心求見之心,讚許而教誨。

 

【章旨】

 

此章言孔子的教誨之道,是自行束脩以上未嘗無悔,更見夫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論語講要》原文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集解:「鄭玄曰,互鄉,鄉名也,其鄉人言語自專,不達時宜。而有童子來見孔子。門人怪孔子見也。」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集解:「孔安國曰。教誨之道,與其進,不與其退。怪我見此童子,惡惡一何甚也。」

劉氏正義:「劉氏逢祿述何云,春秋,列國進乎禮義者與之,退則因而貶之,亦此義也。唯何甚者,唯、語辭。夫子不為已甚,故云唯何甚也。」已甚,是過當,或過分之義。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集解:「鄭玄曰。往,猶去也。人虛己自潔而來,當與其進之。亦何能保其去後之行也。」皇邢二疏皆引顧懽云:「往謂前日之行也。夫人之為行,未必可一。或有始無終,或先迷後得。故教誨之道,潔則與之。往日之行非我所保也。」此與鄭異。當以鄭注為優。

孔子有教無類,門人或以教不得其人,不免徒勞,甚或濟其為惡,故惑之。孔子則只注重其人當前求進之誠心,故許其潔己以進。至其受教以後,是否故態復萌,則不能保證。否則世間可教之人無乃太少乎。子曰下兩段文:「唯何甚。」是不論過去。「不保其往。」是不論將來。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