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72.孔子的好古敏求第177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孔子成功的秘密

      孔子說,我不是生而知之者,不是生來就會,不是天縱英才,而是信好古道,古道像是古代的典籍、古代聖賢所講的道理,「敏以求之者」,可說是很有悟性地來求這些古道,也可以說是能夠在時代中求取新知,是博古通今的終身學習者。孔子具備廣大的知識背景,應用在日用生活中,且懂得利益他人,成就一番事功、趨吉避凶,這種經驗閱歷會帶來一生的安樂,也帶來人類的出路。

 

二、孔子到底是生而知之,還是學而知之

      生而知之代表具有天生的悟性,事情一看就明白,對萬事萬物都很有體悟,看山、看水、看花都有體悟,這叫天縱英才,像孔子曾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就是生而知之。

      本章孔子又說自己不是生而知之,意即孔子雖然有天生的悟性,但也必須學習這個時代的典章制度、各類發明、禮樂內涵、財經、心理、哲學等等各類學問。知識日新月異,必須要以天生的悟性下去學,了解其演變、理路、意涵、表現手法,才能走入這個時代。

      生而知之、學而知之互相輔助,若孔子是生而知之者,不需要靠學習,他又何必到周朝向老聃周禮,何必學習韶樂三個月,何必入太廟每事問,何必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何必透過不斷的學習,得到全部的文武之道,又何必要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未嘗如丘之好學。」可見生而知之是天生的悟性,但這一生若不好好學習,這一生的悟性也會退轉,失去價值。

 

三、好學敏求的內涵

      此處講的好學是愛好古道,包括各類的禮樂、官制、政治、經濟等,孔子是博物君子,了解世間,還通達命理,都跟好古有關。好古還要敏,敏就是很有悟性,懂得找好的老師,懂得學習的方法,透過切磋琢磨、思辨、講學,把古道弄清楚。「以求之者」,包括求經,包括求時代的新知,學得多、學得深,而能抉擇運用。孔子的求是敏求,才會每十年一個大進步,如孔子自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孔子透過點滴的累積,每十年一個拐點,不斷地複利成長,到七十歲時,那簡直就是出神入化,隨心所欲。

 

 

述而篇第二十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話解釋】

      孔子說:我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一切,我是好學古人傳下來的學問真理,對古人所傳述的道,我是心切而且能善巧的求解。

      其實孔子是生而知之者,此處謙虛不敢居。且恐學者自恃聰質,將懈怠學習,故說自己是學而知之,以勉勵後學。

 

【章旨】

      此章勸人學也。

 

 

《論語講要》原文

      集解:「鄭玄曰,言此者勉勸人於學也。」

      皇疏:「知之,謂知事理也。孔子謙以同物,故曰,我有所知,非生而自然知之者也。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敏,疾速也。」

      孔子在當時已有聖人之名,如子罕篇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聖人生而知之者,然非不學,如問禮於老聃,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等,皆好古敏以求之也。今世縱有生知之者,亦須勤學新事物,何況非生知之者,不學可乎。



    0:00
    0:00